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029页(277字)
病证名。
指痢疾之由肠胃酝热而致者。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指痢疾之属热甚者。
《时病论》卷3:“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盖热痢之为病,脉滑数而有力,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粘而秽者是也。”常伴见身热腹痛,舌苔黄腻等。
治宜清热解毒,消荡积滞。方用白头翁汤、芩连芍药汤、香连丸等方,益州楂肉、槟榔、川军等药。见痢疾、燥热痢、湿热痢等条。本证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