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射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067页(1395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乌扇,草姜、扁竹兰,紫金凤凰草等。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

根茎鲜黄色,根须多数。茎直立。叶2列,扁平,嵌叠状广剑形,长25~60厘米,宽2~4厘米,绿色,常带白粉,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叶脉平行。总状花序顶生,二叉分歧;花梗基部具膜质苞片,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厘米左右;花直径3~5厘米,花被6.2轮,内轮3片较小,花被片椭圆形,长2~2.5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钝圆,基部狭,橘黄色而具有暗红色斑点;雄蕊3,短于花被,花药外向;子房下位,3室,花柱棒状,柱头浅3裂。

蒴果椭圆形,长2.5~3.5厘米,具3棱,成熟时3辨裂。

种子黑色,近球形。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原、田野旷地,或为栽培。分布全国各省。

春、秋采挖,除去泥土,剪去茎苗及细根,晒至半干,燎净毛须,再晒干。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竭色或有黑褐色斑,有斜向或扭曲的环状皱纹,排列甚密,上面有圆盘状茎痕,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质坚硬,断面黄色,颗粒状。

气微,味苦。以肥壮、肉色黄、无毛须者为佳。

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浙江、贵州、云南等地。在广东、广西少数地区所用的射干系干燥的全草。拣去杂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筛去须、屑。味苦,性寒,有毒。

入肺、肝经。降火,解毒,散血,消痰。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本草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内服:煎汤,2.4~4.5克;入散剂或鲜用捣汁。

外用:研末吹喉或调敷。①治喉痹:射干,细挫。

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②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袖真方》)。

③治伤寒热病,喉中闭塞不通:生乌扇500克(切),脂500克。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子,薄绵裹之,纳喉中,稍稍咽之即瘥(《千金方》)。④治腮腺炎:射干鲜根9~15克。

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⑤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

为丸。每服2钱,饭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根茎含射干啶、鸢尾甙、鸢尾黄酮甙、鸢尾黄酮。

花、叶含芒果甙。1∶10射干煎剂或浸剂,在试管中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1∶20的浓度在体外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3病毒等)有抑制或延缓生长作用。鸢尾黄酮甙和鸢尾黄酮,在试管中有抗透明质酸酶的作用,而且不为半胱胺酸所阻断,它还能抑制大的透明质酸酶性的浮肿而不抑制角叉莱胶性浮肿。

对大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渗出有抑制作用。射干的醇提或水提物口服或注射,能促进家唾液分泌。此外,还有雌激素样作用。对小鼠X射线伤害无保护作用,也不延长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其急性毒性很小。其醇提取物给家兔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水田皮炎有显着疗效:取射干750克,加水26斤,煮煎1小时后过滤,加食盐120克,涂洗患部。

射干

上一篇:衄家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