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烦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21页(523字)

病症名。

烦为心热、郁烦;躁为躁急、躁动。烦与躁常并见,而有先后之别。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伤寒明理论》卷2:“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先躁后烦,称为躁烦)。

本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在外感热病中,凡不经汗下而烦躁者多实,汗下后烦躁者多虚。《类证治裁·烦躁》:“伤寒有邪在表而烦躁者,脉浮紧,发热身痛,汗之则定,大青汤。有邪在里而烦躁者,脉数实有力,不大便,绕脐痛,下之则定,承气汤。有阳虚而烦躁者,汗后,昼烦躁,夜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有阴盛而烦躁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伤寒绪论·烦躁》:“有温病、热病、时疫、温疫、表里俱邪、三焦大热、烦躁大渴者,白(汤)、解毒(清热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双解(散)、承气(汤)、三黄石膏(汤)选用。”内伤杂证,常烦多于躁。

如阴虚火动而烦,用生脉散加生地、枣仁、茯神(见《中医临证备要》)。亦有因脏腑实热而致烦躁者。《张氏医通·神志门》:“火客心包,或酒客膏粱,上焦不清,令人烦躁,宜芩连山栀等凉药为君,稍用炮姜为使,甚则凉膈散下之。”若不烦而躁者,多属阴证,间有属热者。见烦、心烦、躁烦、阴躁等条。

上一篇:烦冤嗽 下一篇:烧山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