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77页(1834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铁扇子。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叶。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雄雌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
花期4~5月。果期6~7月。
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
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
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100斤桑叶,用炼熟蜂蜜20~25斤)。
味苦甘,性寒。入肺、肝经。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①治太阴风湿,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6克,连翘4.5克,薄荷2.4克,桑叶7.5克,菊花3克,苦桔梗6克,甘草2.4克(生),苇根6克。水2杯,煮取1杯,日2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500克,黑胡麻子(淘净)120克。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1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③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
每服3钱匕,冷腊茶调和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1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④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2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1、2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3~5次(《养素园传信方》)。⑤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⑥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9~1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3~6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叶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萄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溶血素、绿原酸。
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各氨酸等氨基酸。
并含维生素C、谷胱甘肽、叶酸、5-甲酰四氢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腺嘌呤、胆碱、胡芦巴碱,以及铜、锌、硼、锰等。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
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
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现代临床:治疗下肢象皮肿。
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
桑 1.雌花枝 2.雄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