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追
书籍:中医辞海中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307页(658字)
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轮叶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var.trifoliolatum Mak.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短,生有须根。茎直立,上部分枝,淡褐色或带紫色,散生紫色斑点,嫩时密被毛,老时毛少。
生于阴湿山坡、草地或溪边。分布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及台湾等地。
秋季当花初开放时割取,晒干。干燥全草,茎呈圆柱形,有纵棱,密被灰白色毛茸;下部褐色,上部略带紫褐色;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白色。
叶对生,无柄,3全裂似轮生;湿润平展后,中间裂片较长,呈线状披针形,边缘疏锯齿,上面绿褐色,下面黄绿色,于放大镜下可见腺点,两面被毛。枝端常残留头状花序或果实。
以身干、叶多、色绿、无杂质者为佳。味苦,性平。
清热解毒,祛痰,定喘,降血压。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高血压。内服:煎汤30~60克。现代临床用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野马追全草及根提取物——黄酮类进行临床观察(分为生物碱组、黄酮类物质组、黄酮生物碱混合组、全草组)。各组药物剂量均相当于生药每天60克,加工制成各类片剂,每日3次,每次3片,10天为1疗程。结果以混合物疗效最佳。全草含黄酮类(内有金丝桃甙)、生物碱类、挥发油及香豆精等。其药理作用表现在:野马追中的黄酮类成分用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予小鼠口服后,对氨水引起的咳嗽,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据报道10%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上,能使白细胞增加、血压下降,并抑制腺体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