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败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442页(1063字)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洋败、鹿酱。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ia villosa Jus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①白花败酱: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根茎横卧或斜坐,有特殊的臭气,如腐败的酱味。茎直立,具倒生的白色粗毛,上部稍有分枝。

叶对生;叶片卵形,边缘具粗锯齿,或3裂而基部裂片很小,两面均有粗毛,下部叶有翼柄,上部叶近于无柄。聚伞花序多分枝,呈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冠5裂,白色。

②黄花败酱:多年生草本,形与上种相似,惟根生叶卵状披针形,叶片羽状全裂,花黄色。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在夏季采收,将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后晒干。白色败酱的干燥全株,长短不等;根茎有节,上生须状细根。

茎圆柱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或已脱落。全株有陈腐的豆酱气,味苦。

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味苦,性平,无毒。

入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排脓破瘀。

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痛肿疥癣。《神农本草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鞍热气。”内服:煎汤,9~15克(鲜者60~120克)。外用:捣敷。

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①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2.4克,芎、芍药、桂心各1.8克。水2升,煮8合,分2服。忌葱(《广济方》)。②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150克,水4升,煮2升,每服2合,日3服(《卫生易简方》)。③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④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60克,冰糖15克。开水炖服。

⑤治咬:败酱草0.5斤,煎汤顿服。

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③方以下出《闽东本草》)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根与根茎中含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白花败酱甙等。

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种皂甙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C、D、C1、D1,黄花败酱皂甙A、B、C、D、E、F、G。根中尚含挥发油8%、生物碱、鞣质、淀粉。临床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黄花败酱鲜叶适量,加生石膏15~30克共捣烂,再用1个鸭蛋清调匀,敷于肿痛处,24小时后取下。重者需敷2次。

有并发症者加服20%~50%黄花败酱草煎剂,每日3~4次,每次20~30毫升;或当茶饮。此外,本品对疖、痈、乳腺炎、淋巴管炎等也有效果。

上一篇:齿软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