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9页(773字)
儿科病证名。
又称八利,指八种不同类型的痢疾。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1指出小儿气血怯嫩,脏腑软弱,因触冒风寒,饮食冷热。以邪干正致脾胃不和,凝滞停积、蕴毒结作;或水谷不聚,或脓血混杂,变而为痢,其候有八:一曰水谷痢,谓便下粪稀,薄而不聚,里急后重。二曰冷痢,谓便下纯白脓也。
三曰热痢,谓便下纯赤血也。四曰滞痢,谓便下脓血相杂也。五曰积痢,谓有积伤而痢,浸久或差而后复发也。六曰疳痢,谓患疳积而下痢也。
七曰蛊蛊痢,谓如蛊毒,下痢紫黑血,或如赤豆汁,或如鸡鸭肝片。八曰休惜痢,谓下血黑暗中有白物,如肠中之脂,或如烂鱼肠之状,以肠胃疡,患者更休爱惜,故以名之,亦名休息痢。并分别列出各痢治疗方药。治水谷痢选用健脾消滞方药益脾散(陈皮、青皮、诃子肉、甘草、丁香、干山药);治冷痢用玉肠散(白石脂、当归、丁香、白术、草豆蔻、厚朴);治滞痢用罂粟饮子(罂粟壳、人参、厚朴、白茯苓、干姜、乌梅、玉米壳、阿胶);治热痢用当归散,治积痢用软金丹(砒霜、雄黄、巴豆);治蛊毒痢用育肠汤(罂粟壳、地榆、槐花、厚朴、甘草、橘皮、石榴皮、当归、白芍药、五倍子、阿胶);治休息痢用鲊汤圆(粉霜、轻粉、硃砂);治疳痢用木香煎(南木香、肉豆蔻、干蟾、胡黄连、使君子、五灵脂、巴豆、麝香)。
②《普济方·婴孩》卷396中却以冷痢、热痢、疳痢、惊痢、冷热不调痢,休息痢、瀼痢、蛊毒痢为八痢。并说冷痢白积;热痢赤积;冷热不调,积下赤白;疳痢黄白,积下无度;惊痢青积;休息痢,粪黑如鱼肠,愈而复作;瀼痢,停积不下,肚大,饮食不为肌肤,气息大便秘涩,疼痛啼叫;蛊毒痢,下紫黑。③《幼幼新书》引茅先生云:“儿生周岁至十岁,痢分八种。”为赤痢、白痢、伤积痢、惊积痢、脊沥痢(又名五花闭口痢)、药毒痢、锁口痢、(又名调泄痢)、热毒风毒痢等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