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疟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31页(459字)
病名。
指疟疾发于三阴经者。①即三日疟(《名医类案》)。多因元气内虚,卫气不固,疟邪伏于三阴,故名。
治以扶正为主,兼以疏邪。
②指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之三日疟。《类证治裁·阴疟》:“三阴疟多发在处暑后,冬至前,发愈晚者去亦迟,以气令收肃故也。其发时也不定,有前间一日,息间二日发者,有前间二日,忽一日两发者,有连发二日,中间一日者,有间三日发不爽者,或不忌口,不节劳,伏邪旁溢界络,皆能致之。否则发期错乱,乃将愈之兆矣。
”见《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③指疟夜发者。《医宗金鉴·疟疾》:“疟在夜发,名曰三阴疟疾。初热宜用桂枝汤。
麻黄汤、小柴胡汤、四物汤方合剂,以杏仁易桃仁增损汗之,汗解之后,余同前法。”④指疟作有定时者。
《丹溪心法·疟》:“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寅申已亥日者,厥阴疟也;辰戌丑未日者,太阴疟也。”《医贯》卷6:“三阴疟者,惟太阴疟当用理中汤,必加肉桂,若少阴、厥阴,非八味地黄不效。”《类证治裁》谓治三阴疟宜和营调卫兼疏邪,勿期速效用劫剂。见疟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