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97页(1256字)
中药名。
出《唐本草》。别名:蠡实,荔实,马楝子,马莲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pallasii Fisch var.chinensis Fisch.的种子。多年生草本,高约25~30厘米。
根茎粗壮,根细而坚韧。叶基生,线形,长20~40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尖,全缘,下部带紫色,质较硬,光滑无毛,平行脉两面凸起,7~10条。
花茎近上端有3片叶状苞片;花淡蓝紫色,1~3朵,生于花茎顶端,花被6,2轮,下部联合成筒,外轮匙形,向外弯曲而下垂,内轮倒披针形,直立,雄蕊3,密接在花柱外侧,花药长;雄蕊1,子房下位,狭长,花柱3深裂,扁平,柱头呈花瓣状2裂。蒴果纺缍形,具三棱,先端细。种子多数,红褐色,为不规则的圆形,有棱。
花期4~6月。果熟期8~9月。生于向阳的山野。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植物的根(马蔺根)、叶(马蔺叶)、花(马蔺花)亦供药用。8~9月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晒干,打取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干燥成熟的种子为扁平或不规则卵形的多面体,长约5毫米,宽3~4毫米。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基部有黄棕色或淡黄色的种脐,顶端有合点略突起,质坚硬,切断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质性,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气微弱,味淡,以赤褐色、饱满、纯净者为佳。
主产江苏、辽宁、河北、北京等地。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碱地马蔺Iris halophila Pall的种子,与马蔺子同等入药。
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捣碎或武火炒至鼓起为度。《纲目》:“凡入药炒过用,治疝则以醋拌炒之。”味甘,性平。入阳明经四分,入脾肺二经。
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黄疸,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多服令人溏泄”(《名医别录》)。“燥热者禁用”(《得配本草》)。
①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马蔺子9克。水煎服。
②治月经过多:马蔺子9克,马蔺花9克,石榴皮12克。共为细末,每日分3次服(《新疆中草药手册》上2方均出自此)。
③治咽喉肿痛:马蔺子6克,牛蒡子9克,大青叶30克。水煎服。
④治鼻衄、吐血:马蔺子6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上2方均出自《山东中草药手册》)。
现代临床用于:①治疗骨结核,将马蔺子放在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另用其粉2份,凡士林5份,调成药膏外敷。
②避孕,将马蔺子50克捣碎,加水2碗熬成1碗,加入黄酒250~500克,稍煮,连渣带汤分成6份。经来时每日2次,连服3天。
或将压碎的马蔺子加工制成胶囊剂,50克生药相当于18粒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从月经第1天起服用,连服3天。
含淀粉、脂肪油。避孕作用,小鼠口服马蔺子醇浸膏具有抗生育、抗着床作用。种皮有效。种仁则无效。
家兔连续服用5天,并无抗排卵作用,幼兔连续皮下注射7天,无黄体酮样作用,幼兔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小鼠灌服马蔺子醇浸膏50克生药/公斤,死亡1/10,灌服100克生药/公斤,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