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少阳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545页(589字)

病证名。

六经病之一。指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症的病变。属于病位既不在表,又未入里的半表半里证。出《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直中少阳,为原发少阳病;太阳之邪不解,内传少阳,则为继少阳病,少阳病亦有经证、腑证之分:耳聋、目赤,头角痛、胸胁苦满等为经证;口苦、心烦、喜呕、往来寒热,不欲饮食等为腑证。经证与腑证常相兼出现。

治疗上均以小柴胡汤为主,和解少阳,扶正达邪。少阳病有汗、下、吐三禁,但由于少阳病有向里,向表两种转归,常可伴有表证或里证,治疗时亦可兼用发表或攻下等法。如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等。

《伤寒医诀串解》卷3:“何谓少阳经证?曰:口苦,咽干,目眩是也。有虚火、实火二证之辨;寒热往来于外,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虚火证,宜小柴胡汤。寒热往来于外,心中痞硬,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实火证,宜大柴胡汤。

何谓少阳腑证?曰: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腑。其证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抟于中,有痞、痛、利、呕四证之辨:因呕而痞不痛者,半夏泻心汤;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邪气而腹中痛,宜黄连汤;邪已入里,则胆火下攻于脾而自利,宜黄芩汤;胆火上逆于胃而为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上4方,寒热攻补并用,仍不离少阳和解法。

上一篇:少阳脉 下一篇:少阳腑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