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气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12页(518字)

①基础理论名词。

属于气运行障碍的一种病变。一般多指肝气郁结。

主要由于忧思郁怒,情志不舒所致。

情志内伤虽为引起气郁的病因,但易患气郁者,常有本身脏气虚弱的内在因素。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症见胸满胁痛,情绪抑郁,脉象沉涩。治宜疏肝解郁。

在气郁的基础上,由于病机的发展变化,常继发血郁、火郁、痰郁、食郁、湿郁等多种病变。

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临床治疗时应须予以兼顾。

②病证名。指气机郁滞或气分郁结及其所致的胸胁胀满的证候。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长病气郁中满。”多由情志郁结、肝气不舒所致。

症见胸胁胀满,不思饮食,月经不调,脉弦等。《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治宜行气解郁。

《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一切气郁,总宜以化滞为主。”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等方。

若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若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

见六郁,郁证条。

上一篇:气纳三焦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