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毛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45页(1046字)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水茛、毛堇、老草。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草及根。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细长毛,尤以茎及叶柄上为多。

须根多数,肉质,细柱状。茎直立,高50~90厘米。

基生叶具叶柄,柄长7~15厘米;叶片掌状或近五角形,长3~6厘米,宽4~7厘米,常作3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裂片又3裂,两侧裂片又作大小不等的2裂,先端齿裂,具尖头;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3深裂,裂片倒卵形至菱状卵形,至茎上部裂片渐狭呈线状披针形,两面均有紧贴的灰白色细长柔毛。花与叶相对侧生,单一或数朵生于茎顶,具长柄;花直径2厘米;萼片5,长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钝圆,淡黄色,外密被白色细长毛;花瓣5,黄色,阔倒卵形或微凹,基部钝或阔楔形,具蜜槽;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与花药几等长;心皮多数,离生,柱头单一。聚合瘦果近球形或卵圆形,瘦果稍歪,卵圆形,表面淡褐色,两面稍隆起,密布细密小凹点,基部稍宽,边缘有狭边,顶端有短喙。花期4~8月。果期6~8月。全国大部地区有分布。

夏、秋采取。一般鲜用。味辛,性温,有毒。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①治黄疸:鲜毛茛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药材资料汇编》)。

②治偏头痛:毛茛鲜根,和食盐少许杵烂,敷于患侧太阳穴。敷法:将铜钱一个(或用厚纸剪成钱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后将药放在钱孔上,外以布条扎护,约敷一小时左右,俟起泡,即须取去,不可久敷,以免发生大水泡。

③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左手,左边牙痛敷右手。又可以毛茛少许,含牙痛处。全草含原白头翁素和它的二聚物白头翁素。新鲜植物含原白头翁素0.05%。

毛茛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其刺激成分是原白头翁素,聚合后可变成无刺激作用的白头翁素。

原白头翁素在豚离体器官(支气管、回肠)及整体试验中,均有抗组织胺作用。

毛茛浸剂或煎剂在1∶100以上浓度时在试管内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临床报道①防治传染性肝炎。②治疗慢性血吸虫病。

③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等。④治疗胃痛。

均取得良好效果。

毛茛

上一篇:毛贯众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