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82页(1159字)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Sieb·et Zucc·)Villar的根。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见专条。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Lindera chunii Merr.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
见千打锤条。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
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①乌药个: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
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辛苦。②乌药片:分薄片与厚片,均为类圆形片状,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2厘米,厚约1.5毫米;薄片厚1毫米以下。平整而有弹性。
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
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亦产。习惯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
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肺、肾、膀胱经。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本草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内服:煎汤,5~9克;磨汁或入丸、散。
气虚;内热阴虚者忌服。①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②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9克。水煎服(《本草切要》)。③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6克,葱、茶调下(《本草纲目》)。根茎含钓樟醇(即龙脑),倍半萜成分:钓樟环氧内酯、钓樟内酯、异钓樟内酯、新钓樟内酯、钓樟揣内酯、去氢钓樟揣内酯、钓樟烯醇、钓樟烯、钓樟烯酮、钓樟揣烯、钓樟烯醇乙酸酯、异氧化钓樟素、乌药酸、钓樟烯、兰香油烯等。尚含新木姜子碱。
药理实验表明:以乌药长期饲喂大鼠,可使其体重增加较对照组为快。
乌药 1.花枝 2.果枝 3.花
乌药药材 1.乌药个 2.乌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