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风温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14页(2066字)

病名。

①指感受风热之邪引起的一种以肺系病变为中心的外感热病。见《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正温。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

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合,风挟温也。”根据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病变以肺系症状为重点,容易逆传心包等临床特点,西医某些呼吸系统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与本病相似。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多因外卫不固、正气虚弱,或起居不慎,寒温失调,导致外感风热病邪。受邪后,温邪首先侵犯肺卫,是风温病发病的基本规律;风邪与温邪俱属阳邪,两者结合为患,势必阳热偏胜,伤津耗液,变化迅速是风温病的主要特点;风温初起邪在肺卫,顺传入气分、营分,甚则血分。

逆传直至心包或营血,为风温病传变的两种不同趋势。风温病风热感冒俱因风热之邪引起。

初起邪均在上焦肺卫。但风热感冒病情多轻浅,见证以肺卫失宣,清窍不利为主,全身症状不重,病程较短,数日便愈,很少传变。麻疹初起症状颇与风温相似,但麻疹以小儿为多见,每呈流行性,口腔常有麻疹特有的麻疹粘膜斑,经3~5天即出现皮疹。

风寒感冒初起与风疹初起邪在肺卫症状相似。

但风寒感冒系风寒引起,证属表寒,其中寒邪束表者,并有身痛无汗,脉象浮紧等见证;风邪伤卫者,则见汗出恶风,脉象浮缓,均与风温初起所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舌边红,脉浮数的表热证候显然不同。其变化亦较风温为慢,风温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就是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

章虚谷说:“凡温病初感,发热而微恶寒者,邪在卫气;不恶寒而恶热,小便色黄,已入气分矣;若脉数舌绛,邪入营分;若舌深绛,烦扰不寐,或夜有谵语,已入血分矣。”简要地指出了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

另外,病位上还须辨上、中、下三焦。

一般来说,初起邪在卫气,病位多在上焦肺经;传入气分后,则病位差异很大,不仅有上、中焦之别,而且有不同脏腑和部位之异。如邪在上焦气分,病位有热邪在肺和热在胸膈的不同,传入中焦气分,亦有在胃在肠之分。病在营血多涉及上焦心包,有时亦可累及下焦肝经。

病之后期,真阴耗损,虚风内动,病位则在下焦肝肾。辨证施治时,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

邪在气分,因热壅肺气,症见高热,口渴,咳嗽、气喘、咯痰黄稠,甚或带血或痰呈铁锈色,胸闷或痛,苔黄,脉数;或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腹满便秘,舌苔黄厚粘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常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知母、腥草、银花等。痰热壅盛则宜宣肺清热,通腑化痰,用宣白承气汤加味。

因热郁胸膈,症见身热口渴,心中懊憹,烦闷不适,舌苔薄黄,或胸膈烦热如焚,烦躁不安,口渴唇焦,龈肿咽痛,便秘不通,苔黄舌红,治宜轻清泄热,解热除烦,常用栀子豉汤,甚者用凉膈散凉膈泄热。因热入阳明,症见壮热烦渴,面赤大汗、苔黄燥、脉洪数;或面赤身热,烦渴呕逆,心下痞满,疼痛,大便不通,舌苔黄浊;或潮热谵语,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苔黄厚焦燥;或身热口渴,下利黄色稀便,肛门灼热,苔黄脉数,治宜清气泄热或苦寒攻下,分别选用白汤、小陷胸汤、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导赤承气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邪在营分,因热入心营,症见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治宜清营泄热,透热转气,常用清营汤。

因热闭心包,症见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身体灼热,四肢厥冷,舌质深绛,舌蹇,治宜清心开窍,常用清宫汤送服安宫黄丸或至宝丹。邪在血分,因于热盛动血,症见全身斑疹密布,吐血、咳血、便血、溲血、身体灼热,烦燥,甚则谵妄狂乱,或见四肢抽搐,舌质深绛,脉细数或微数,治宜凉血散血,常用犀角地黄汤,化斑汤等方。

因于瘀热互结,症见小腹硬满急痛,大便秘结或色黑,谵妄如狂,舌质紫绛或有瘀斑,脉沉实,治宜通瘀破结,常用桃仁承气汤。

因于肺胃阴伤,症见身热已退或仅有微热,干咳少痰,口干作渴,舌燥少津,治宜甘寒生津,滋养肺胃,常用沙参麦冬汤。因于肝肾阴伤,症见身热不甚,手足心热盛于手足背,口干齿焦,神倦耳聋,或见手指蠕动,甚则瘛疭,心中憺憺大动,舌干绛少苔,脉象虚大,治宜咸寒救阴,滋补肝肾,常用加减复脉汤。倘因正气外脱,症见发热骤退,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呼吸短促,烦躁不安,脉象微细短促,急予益气固脱,选用生脉散。

风温治疗,初起解表忌辛温发汗,中期清热不可早用寒滞,后期滋阴须防留邪。其予后决定于邪热的轻重,传复的浅深,阴液损伤的程度。一般说,邪势不盛,传变不深,病程中无逆传及内陷,后期阴伤而未至耗竭,其预后大多良好;反之邪势深重,传变急骤,而有闭窍动风,伤络动血及正气暴脱,肝肾阴竭等变化者,则预后较严重。

②指汉代《伤寒论》以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嗜睡,鼻鼾,语言难出者为风温。

上一篇:风湿腰痛 下一篇:风寒外束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