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水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82页(2080字)

病名。

又称水、水气、水病、水服。在《内经》中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名称。《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腑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又“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灵枢·水胀篇》:“水始起由,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素问·汤液醪醴论》:“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对水肿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则的论述,一直为后世学者所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较详细论述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黑水、黄汗、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等十一类水肿的临床表现。制定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则。拟定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等方均袭用至今。《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谓水肿“皆由营卫否涩,三焦不调,府藏虚弱所生,虽名证不同,并令身体虚肿,喘息上气,小便益涩也。”《丹溪心法·水肿》:“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本病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水肿较为相近,故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病因病机主要为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或因风湿伤人、脏气受损、久而成痹,痹证不瘥,复感外邪发为水肿,也可因风湿搏结不散,胀急为肿;或因疮毒内攻,津液气化失常,渐成水肿;或因饮食劳倦、饥馑房劳、终伤脾胃,脾虚失运,水湿内泛而成水肿。本病辨证要点一是辨外感内伤:外感常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之表证,多为实证;内伤多由内脏亏虚,正气不足,或反复外感,损伤正气所致,多为虚证。

二是辨寒热虚实,阳水属热属实,阴水属寒属虚。三是辨病位,水肿有在心、肝、脾、肺、肾之分。

辨证应结合五脏脉证特点。

四是辨兼夹证。

因水肿常与痰饮、心悸、哮喘、臌胀、癃闭等病证先后或同时出现。五是辨别疾病的发展趋势。

本病的治疗以五脏为纲:肺水因于风邪遏肺,症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然后延及全身。兼见恶寒,发热,咳嗽或咽部红肿疼痛,苔薄白,脉浮者。

治宜疏风解表,宣肺行水。常用越婢加术汤加减。

因于痰热壅肺,症见头面四肢或全身水肿,咳嗽,痰色黄稠,胸闷气促,身热口渴,小便黄,舌苔黄,脉滑数者。治宜清金化痰,利尿消肿,常用清金化痰丸合千金苇茎汤。

因于肺气虚寒,症见头面或四肢浮肿,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形寒畏冷,咳声无力,痰质清稀,舌淡苔白,脉虚细者。治宜温阳散寒,宣肺利水。

常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脾水因于脾胃气虚,症见浮肿时肿时消,纳差,倦怠乏力,面白无华,或大便溏薄,舌淡苔少,脉缓弱者。治宜补益脾胃,渗湿消肿,常用参苓白术散。因于脾阳不足,症见浮肿,脘腹胀闷,腰以下肿甚,食少便溏,小便短少,面色萎黄,神倦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缓者。

治宜温脾行水。常用实脾饮。

心水因于心气虚弱,症见下肢或全身水肿,心悸怔忡,心掣气短,胸中憋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者,治宜补益心气。

常用归脾汤。

因于心阳不振,除见有心气虚弱之证候外,尚见形寒肢冷,咳喘上逆、全身肿满等证,心阳虚衰时则见大汗淋漓,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治宜温通心阳,化气行水。常用真武汤。心阳衰弱外脱之际,宜急予参附汤。因于心血瘀阻,症见水肿,气短咳逆,脘腹胀闷疼痛,胁下有痞块,舌质瘀暗,口唇发绀,脉结代者,治宜活血化瘀。常用桃红四物汤合四苓散。

肾水因于膀胱停水,症见水肿,烦渴饮水,水入即吐,脐下悸动,小便不利,或外有表证,头痛发热,苔白脉数者,治宜化气行水。常用五苓散。

因于下焦湿热,症见水肿,纳呆,五心烦热,身热不扬,小便赤涩,尿色黄浊,舌苔白黄,脉数者,治宜清热除湿,利水消肿。常用通苓散。

因于肾阳不足,症见浮肿,腰痛膝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多,舌淡,两尺脉弱。若阳复肿消,则见头昏耳鸣,少寐健忘,遗精盗汗等阴虚之候,治宜温肾行水。

常用济生肾气丸。因于浊邪上逆,症见神情淡漠,嗜睡不食,甚则神志昏迷,恶心欲吐,或呕吐清涎,头晕头痛,胸闷肢冷,神疲面白,少尿或无尿,舌淡苔腻,脉细弱者,治宜化浊降逆,常用温脾汤加减。肝水因于气滞水停,症见水肿,胁肋满痛,脘腹痞满,细少,嗳气不舒,面色爪甲白无华,小便短少,舌淡脉弦者,治宜疏肝理气,除湿散满,常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水肿的预后,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未亏,只要治疗及时合理,可以痊愈。

若反复发作,治疗较难,其中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上一篇:水胀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