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石香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853页(922字)

中药名。

出《四声本草》。别名:石苏,蚊子草,青香薷,石艾,小香薷,野香薷,荠苎。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

生于荒地、路边、田边、山坡草丛中。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根部,晒干。

干燥全草,全体被毛,长约20~30厘米。茎细,上部方柱形,稍呈波状弯曲,有分枝;基部紫红色,上部灰绿色,节明显,节间长约3厘米;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叶对生,披针形,灰绿色至绿色,皱缩,易破碎,多无花序。气香、味辛凉而微有灼感。以苦矮、色青绿、叶多、枝嫩者为佳。主产湖南、湖北。

本品在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均作香薷使用。味辛苦,性温。功能清热解毒,祛暑化湿,理气活血。治夏日感冒,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疖肿,霍乱吐泻,毒咬伤。

内服:煎汤6~12克;或研末。外用:煎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①防治感冒:荠苎、薄荷、陈皮各6克,金银花茎叶12克,葱白3个,煎水当茶饮。②治胃痛:荠苎、黄毛耳草各等量,晒干研末,每次6~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③治中暑腹痛:荠苎30克,水煎服,红糖为引(上3方出《江西草药》)。

④治阴部湿疹:细叶香薷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⑤治蛇伤疖肿:野香薷鲜品,捣烂外敷(《常用中草药手册》)。本品含挥发油0.7%,香荆芥酚65%、香荆芥酚乙酸酯6%,尚有对-聚伞花素、α-侧柏烯、芳樟醇、脑、α-石竹烯。

挥发油的性质稳定,有芳香气味。试管内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卡他球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可以抑菌,且有杀菌作用;其杀菌力大大超过石炭酸及大叶桉的挥发油等。

血清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

香薷油在试管中对A型脑膜炎双球菌抗菌作用很强。0.1%挥发油混悬液喷喉,能在3天内控制流感。

胚接种试验证明对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灭活能力,灭活浓度在1∶1000~1∶2000之间;其水提取物的灭活浓度在1∶200~1∶400之间。香薷油50毫克皮下注射于幼,可出现某些毒性反应。

上一篇:石指甲 下一篇:石室秘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