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942页(1185字)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白瓜、水芝、,地芝,枕瓜。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的果实。
一年生攀援草本。
茎长大粗壮而略呈方形,密被黄褐色刺毛,卷须分枝。单叶互生;具长柄,柄长达10余厘米;叶片阔卵形或近于肾形,长15~30厘米,宽与长几相等,具5~7棱角或呈浅裂状,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
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5~15厘米,花萼管状,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边缘具锯齿,花冠黄色,5裂几至基部,直径6~10厘米,花瓣外展,长3~5厘米,雄蕊5,联生成3枚,其中2枚较宽,花药2室,另外1枚较窄,花药1室;雌花柄短,长不及5厘米,子房下位,长椭圆形,密被柔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肉质,椭圆形或长方状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长30~60厘米,直径20~35厘米;果皮淡绿色,表面具一层白色蜡质的粉末,果肉白色肥厚;果梗圆柱形,具纵槽。
种子多数,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卵形,边缘通常具一棱边,有的栽培品种边缘平滑。
花期5~6月。
果期6~8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味甘淡,性凉。入肺、大小肠、膀胱经。功能利水,消痰,清热,解毒。
治水肿,胀漏,脚气,淋病,痰吼,咳喘,暑热烦闷,消渴,泻痢,痈肿,痔漏;并解鱼毒、酒毒。内服,煎汤,60~120克;煨熟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①治消渴:冬瓜1枚,削去皮,埋在湿地中,1月将出,破开,取清汁饮之(《圣济总录》)。
②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60~70起:冬瓜1枚,黄连300克。上截瓜头尖瓤,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1服1大盏,日再服,但服2~3枚瓜,以瘥为度。一方云,以瓜汁和黄连末,和丸如橘子大。
以瓜汁空肚下30丸,日再服,不差,增丸数。忌猪肉,冷水(《近效方》)。
③治小儿生1个月至5月,乍寒乍热渴者:绞冬瓜汁服之(《千金方》)。④治小儿渴利:单捣冬瓜汁饮之(《千金方》)。
⑤治伤寒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冬瓜1枚,黄土泥厚裹5寸,煨令烂熟,去土绞汁服之(《古今录验方》)。⑥治发背欲死者: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补缺肘后方》)。⑦治痔疼痛:冬瓜汤洗(《经验方》)。⑧治夏月生痱子:冬瓜切片,捣烂涂之(《千金方》)。⑨治马汗入疮:干冬瓜烧研,洗净敷之(《本草纲目》)。
⑩治食鱼中毒:饮冬瓜汁(《小品方》)。
冬瓜每市斤含蛋白1.5克、糖8克、粗纤维15克、灰分1.1克、钙72毫克、磷45毫克、铁1.1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0.08毫克、维生素PP1.1毫克、维生素C61毫克。与雄花比较,雌花含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较多;并含天门冬素,雄花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