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白芍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972页(1567字)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金芍药、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又名:离草、余容、可离、犁食、没骨花、婪尾春等。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缍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

花甚大,单于生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蒿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

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黑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

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

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毫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量亦大。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阳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治痛经:白芍60克,干姜24克。共为细末,分成8包,月经来时,每日服1包,黄酒为引,连服3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②治妇女赤白带下,年月深久不瘥者:白芍药90克,干姜15克。

细锉,熬令黄,捣下筛。

空肚,和饮汁服2钱匕,日再(《广利方》)。③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30克,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饮下6克,并得。初3服,渐加(《广利方》)。④治脚气肿痛:白芍药180克,甘草30克。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0.6克,骨30克(炙),为末,夹绢袋盛,酒3升,渍5日。每服3合,日3服(《经验后方》)。

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除虫菊素0.13%、β-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酸、廿五碳烷等。

叶含鞣质。

具有抗菌作用,见“赤芍药”。

芍药 1.花枝 2.果实

白芍药药材 1.杭白芍 2.川白芍 3.毫白芍 4.宝白芍

上一篇:白扒银耳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