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痢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04页(355字)
内科病名。
痢疾的一种。古称白滞痢。
因便下白色粘冻或脓液故名。有寒热之分。
《太平圣惠方》卷59:“白痢者,由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其证便下如冻胶或鼻涕,可兼见腹痛,后重,不能食,小便清利,或手足厥冷等。
常因寒湿凝滞,脾阳受伤所致。治宜温中化湿,可选用当归散,除湿汤、十补汤等方。
若由湿热引起者,证见痢下白色,粘冻多脓,腹痛,里急后重,小便赤涩等。
《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下迫窘痛,后重里急,小便赤涩,皆属燥热,而下痢白者,必多有之。”《张氏医通》卷7:“白痢初起,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才起而腹中复急,皆湿热凝滞所致。胃苓汤加木香、砂仁。
”也可用香连丸,黄芩汤等方。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