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百日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127页(2501字)

儿科病证名。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后伴有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天哮呛,还因其咳时颈项伸引,形如鹭鸶而又称鹭鸶咳。

而本病病程较长,不易速愈,故称为百日咳。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以5岁以下婴幼儿最易感染,年龄愈小,病情愈重,对小儿身体健康的影响越大;病程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近年来,由于预防保健工作的加强,其发病率已大大降低。本病多因外感时行疠气侵入肺系,引动内蕴伏痰,风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上逆为患。小儿时期肺气娇弱,易感时行外邪,年龄愈小,肺更娇弱,感染机会愈多。

故本病初起,先见肺卫表证,与伤风感冒咳嗽相似,继则郁而化热,痰热互结,深伏肺之气道,肺失清肃,气冲上逆,则咳嗽阵作,甚则连咳数十声,痰随气升,必待痰涎吐出后,气道才得通畅,咳嗽暂时缓解。痉咳发作时,由于气机失调,常常影响他脏。犯胃,则胃气上逆而见呕吐;犯肝,肝气横逆而见两胁作痛;气逆伤及血络,可见衄血,目睛出血,痰中带血;肺与大肠相表里,又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降失令,大肠、膀胱亦随之失约,故痉咳时,可见二便失禁;婴幼儿体禀不足,肺气娇弱,痰热蕴阻,可见昏迷、抽搐之变证。

本病由于受邪有轻重,以及患儿体质有不同,临床症状差异颇大,可分为初咳、痉咳、恢复期辨证施治。

初咳期可见本病初起,一般均有咳嗽、喷嚏、流涕,或有发热等伤风感冒症状,二、三天后咳嗽日渐增剧,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咳出,咳声不畅,但未出现阵发性痉咳,咳嗽以入夜为重,舌苔薄白或薄黄,为时约1周左右。治宜疏风宣肺,方用桑菊饮或杏苏散,风热者用桑菊饮,风寒者用杏苏散。

痉咳期以阵发性痉咳为主要症状,一般从发病的第2周开始,病程可长达2~6周,咳时连续,日轻夜重,咳重时伴有深吸气样的鸡鸣声,必须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才得暂时缓解,但不久又复发作,而且一次比一次加剧,每次痉咳,多出于自发,但有些外因,如进食,闻到刺激气味,或情绪激动时都易引起发作。一般在痉咳的第三周达高峰。重症痉咳每日可多至四、五十次,轻症只有五、六次,并可见眼角青紫及结膜下出血。

婴幼儿时期还可引起窒息和抽风。本期除痉咳典型表现外,常可见舌下两侧金津、玉液穴部位肿起,逐渐与舌系带相连接,最后出现舌系带溃烂之征,亦是百日咳的特点,可作诊断参考。婴幼儿多无典型痉咳或鸡鸣声的表现,常以咳嗽憋气、口周青紫,甚则小便失禁或抽搐等症状出现,预后较差,应严加注意。治宜清化痰热,肃降肺逆,可选方麻杏石甘汤、泻白散、桑白皮汤合温胆汤加减。本期以痉咳为主症,在用药上如百部、赭石、葶苈子、胆南星、桑白皮等降逆化痰之品,可酌情重用。

在痉咳期,有一部分患儿可出现痰热壅盛,内陷厥阴的变证,突然出现神昏抽搐,牙关紧闭,喉中痰鸣,或壮热持续,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治宜清心开窍,平肝熄风,方用清宫汤合羚钩藤汤加减,或加用安宫黄散(丸)化水鼻饲。

恢复期痉咳由剧转缓,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咳而无力,神怯气弱,困倦乏力,纳少而烦,舌质淡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象细数,重按无力,或指纹淡滞;治宜益气育阴,补肺健脾,方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民间治疗百日咳的简易方法有①胆汁疗法:取新鲜鸡胆汁,加白糖适量,调成糊状,蒸熟内服。1岁以内,3天服鸡胆1个,1岁以上,1天服鸡胆1个。

若无鸡苦胆,可用胆代替,连服5~7天。②大蒜:用紫皮大蒜,制成5%糖浆,5岁以内每次5~10毫升,5岁以上每次10~20毫升,1日3次,连服7天。

③鹭鸶咳丸(成药),适用百日咳初期,或痉咳期,每次1丸,日服2~3次。

④蜈蚣、甘草等分为末,每次1~2克,1日3次,用蜜水调服,适用于痉咳期。若发现百日咳患儿及时隔离4~6周,衣被勤洗晒,经常保持清洁;百日咳流行期间,用大蒜液滴鼻或口服,每日服3次;发病后注意休息,避免外出,保证充足睡眠,如夜间咳重影响睡眠者,可夜间加服药1次,或加枣仁、百部、五味子煎剂饮之有助于安睡;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直风吹入,胸背要保暖,按时增减衣服;忌食生冷瓜果,或冷饮,或异味刺激;对患儿态度要和蔼,避免精神刺激或惊吓,保持其精神愉快。常用治疗百日咳的单方、验方,有以下几种:①百日咳丸:大戟、芫花、甘遂各12克,研成细面,加炒黄的麦面60克,用水调制成丸,如玉米粒大。

用法,1~2岁服1丸,3~4岁服2丸,5~6岁服3丸,7~8岁服4丸,每日晨服1丸。②碧玉散:天花粉,生石膏各18克,生南星,陈胆星各12克,青黛6克,另用生姜、牙皂、明矾各3克,煎汤煮熟焙干,与上药共为细末,再加入冰片2克研合。

1~3岁用9~18克,4~6岁用18~27克,7岁以上用27~36克,以上均为总剂量,等分为6~12克为1包,每日服1~2包,6日内服完。③三夹草合剂:三夹草1斤,加水3斤,煎成2斤,再以每斤溶液加薄荷水20毫升,杏仁水20毫升,橙皮糖20毫升,单糖20毫升的比例,制成合剂,每日3次,每次服10毫升。④金栗丹:胆南50克、乳香30克、全蝎、白附子(土炒)、代赭石、僵蚕、天麻各25克、川贝15克、雄黄6克、朱砂5克、冰片1.5克、金箔1克、麝香0.8克,共研细末。1~2岁每次服0.15~0.25克,3~4岁每次服0.25~0.5克,5~8岁每次服0.5~1.0克,每日服2~4次,开水送下,⑤桃花散:川贝母,熟石膏各30克,半夏12克,麝香、薄荷各9克,冰片,辰砂各6克,各药分别研末,然后和匀,配成散剂,1岁以下服0.06克,1岁以上每大1岁增加0.03克药量,但药量不超过0.3克,每日服2~3次。

⑥百部糖浆:百部25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再加糖浆400毫升,1~3岁每次3毫升,4~5岁每次5毫升,6~7岁每次8毫升,8~10岁每次10毫升,每天服6次,连服一周。⑦白屈菜糖浆:将白屈菜制成含生药100%的糖浆,6个月以内,每次服5~8毫升,6个月~3岁,每次服8~15毫升,3~6岁每次服15~20毫升,6岁以上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次。

上一篇:百日儿疟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