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陷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57页(654字)
儿科病证名。
指小儿囟门明显陷下的病证。若六个月内的乳儿,囟门微陷,则不属病态。是二岁以内的婴幼儿囟门尚未闭合之前特有病证之一。本病多由急性热病、腹泻或利尿太过等因素,使阴液耗损,真气下陷而发生。《圣济总录》指出:“若胃热熏蒸藏,则渴而引饮,因致泄利,令府藏血气虚弱,不能上充髓脑,所以囟陷也。”亦有由先天不足,气血亏损,不能上充脑髓,或后天失调,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不能滋养脑髓而致囟陷者。
如《幼幼集成》说:“有禀受父精不足,母血虚羸而陷者。”根据临床特征多分为脾胃虚弱与气液耗伤两种类型。脾胃虚弱型可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气短,囟门下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象沉缓,指纹色淡。
治宜温补脾胃,升举中气,可先用补中益气汤升提其气,再以固真汤温补其脾,必使脾健胃强,中气充盛,气血始能上营而囟陷可愈。若因吐泻而致者,先用温中健脾之剂,如七味白术散、益黄散、理中汤健脾止泻,泻止再用参苓白术散以调理善后。气液耗伤型可见神疲面白,囟门下陷,口干唇燥,皮肤枯瘪,脸部瘦削,目陷露晴,小便短少,舌红而干,脉细数,治宜益气复阴,方用生脉散、三才汤。
若腹泻未止而口渴欲饮者,宜用人参乌梅汤护脾救阴;若阴液亏损,虚风内动,神倦瘛疭者,可用大定风珠以滋阴固脱,潜阳熄风。对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衰,或久泻脾胃虚寒者,可外敷乌附膏(雄黄6克、川乌、生附子各15克,为细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杵烂入前药末同煎作成膏,每早空腹贴陷处,与内服药互相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