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合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67页(1425字)

经穴名(Hegu L14)。

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出《灵枢·本输》。别名口、含口、合骨。《会元针灸学》:“合谷者,手大指次指开阖之处,两手歧骨谷室,故名合谷。”又名虎口者,“手张之状,其形大如虎口之状也。”本穴位于手脊,第一、二掌骨之间,即两骨相合如山谷之处,约平第二掌骨中点。

在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部有内收拇肌,手背静脉网,桡动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鼻渊,齿痛,耳聋,面肿,疔疮,咽喉肿痛,失喑,牙关紧闭,口眼斜,痄腮,指挛,臂痛,半身不遂,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经闭,滞产,胃痛,腹痛,便秘,痢疾,小儿惊风,瘾疹,疥疮,疟疾。《针灸大成》:“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瘖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千金方》:“合谷、五处,主风头热;合谷、水沟,主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针灸资生经》:“合谷、偏历、三阳络、耳门,治齿龋;合谷、曲池,疗大小人遍身风疹。”《针灸大成》:“头风眩晕:合谷、丰隆、解溪、风池;伤寒头痛:合谷、攒竹、太阳(眉后紫脉上);六脉俱无:合谷、复溜、中极(阴证多有此);重舌,腰痛:合谷、承浆、金津、玉液、海泉、人中;目翳膜:合谷、临泣、角孙、液门、后溪、中渚、睛明;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合谷、少商;难产: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牙疼:针合谷、内庭、浮白、阳白、三间;疟:针合谷、曲池、公孙先针,后灸大椎第一节7壮;阳证,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合谷、肩髃、手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阴证,中风半身不遂,拘急,手足拘挛,此是阴证也,亦依此法,但先补后泻;眼赤暴痛:合谷、三里、太阳、睛明,……复刺后穴……,太阳、攒竹、丝竹空;鼻衄不止:合谷、上星、百劳、风府,……复刺后穴,迎香、人中、印堂、京骨;两颊红肿生疮:合谷、列缺、地仓、颊车,……复刺后穴,承浆、三里、金津、玉液;心烦热、头目昏沉:合谷、百劳、中泉、心俞、劳宫、涌泉,……复刺后穴,少商、曲池、肩井、心俞;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大肠主肺之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针灸集成》:“齿龈腐:合谷、中脘、下三里并针,承浆,7壮,劳宫,1壮;口眼斜:合谷、地仓、承浆、大迎、下三里、间使,灸3~7壮;月经不通:合谷、阴交、血海、气冲;子上逼心闷乱:补合谷,泻三阴交,巨阙针,留七呼,灸7~77壮;儿生一七日内多啼,客风中于脐至心脾:合谷、太冲、神门、列缺,7壮,承浆,7壮。”《席弘赋》:“手连肩脊痛忍,合谷针时要太冲;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杂病穴法歌》:“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加中膂。”直刺或向劳宫透刺0.5~2寸。

灸2~3壮或5~15分钟。

上一篇:合欢花 下一篇:合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