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汗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313页(496字)

病名。

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出《内经》。汗证一般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自汗指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汗出。盗汗指睡时出汗,醒后则止。绝汗指发生于病情危笃之时,症见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脉微。战汗见于热病中,突然全身战慄,随之汗出。黄汗指汗色发黄、染衣着色者。而营卫不和;里热炽盛;湿热薰蒸;阴虚火旺;阳气或微;正邪交争为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

治疗当以汗证的不同病机有所区别。自汗多因营卫不和,肺脾气虚,热淫于内引起。

治宜调和营卫,方选桂枝汤;益气固表,方选玉屏风散;清里泄热,方选竹叶石膏汤或承气汤。盗汗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所致,治疗应滋阴降火,方选当归六黄汤;补血养心,方选柏子仁汤。

绝汗因阴液骤竭,阳气暴脱而致,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敛阴,方选生脉散加附子。战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根据原发病情,辨证论治。黄汗多因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方选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由于病情不同,汗证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并有狂汗、红汗、漏汗、亡阳汗、头汗、额汗、心汗、腋汗、手足汗、无汗、偏枯之别,见各条。

上一篇: 下一篇: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