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抱茎苦荬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90页(935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那木日音-道来音-伊达日阿(蒙族名),苦碟子(《中药大辞典》)。
基原 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晚抱茎苦荬菜的全草。
原植物 晚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Bunge)Hance var.serotina(Maxim.) Kitag.[Youngia serotina Maxim.;Paraixeris serotina(Maxim.)Tzvel.]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圆锥状,褐色。茎直立,较粗壮,具纵条纹,上部多少分枝。
基生叶铺散,基部渐狭成具狭翅的柄,叶片长圆形,长3.5~8cm,宽1~2cm,顶端锐尖或钝圆,边缘具不规则深裂;茎生叶无柄,抱茎,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6cm,宽0.5~1.5cm,边缘具不规则的深牙齿。头状花序多数,组成伞房状;总苞圆筒形,长约5mm,总苞片卵形至线形,无毛,顶端尖;全为舌状花,淡黄色。瘦果纺锤形,长2~3mm,黑褐色,喙长为果长的1/3左右;冠毛白色,长3~4mm。花果期9~11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路旁或撩荒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北部。
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晾干。
【药性】:
性味 ①《内蒙古中草药》:“苦,寒。” ②《中药大辞典》:“苦、辛,平。”
功效 清热解毒,排脓,止痛。
主治 阑尾炎,肠炎,痢疾,各种化脓性炎症,吐血,衄血,头痛,牙痛,胸、腹痛、黄水疮,痔疮。《内蒙古中草药》:“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痈肿,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制成片剂1~2片。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