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33页(1537字)

【名称出处】:《本草图经》

【概况】:

异名 生姜皮(《食疗本草》),生姜衣(《江苏植物药志》)。

基源 为姜科姜属植物姜的根茎的外皮。

原植物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余项参见“生姜”条。

【生药】:

采集 秋季挖取根茎,洗净,用竹刀刮取外层栓皮,晒干。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栓皮为卷缩不规则的碎片,灰黄色,有细皱纹,有的具线状的环节痕迹,内表面常具黄色油点。质软,有特殊香气,味辣。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辛,凉。

①《食疗本草》:“寒。” ②《纲目》:“辛,凉。”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摄要》:“入足太阴经。”

功效 行水,消肿。

主治 水肿胀满。 ①《纲目》:“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 ②《药品化义》:“有退虚热之功。” ③《医林纂要》:“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 ④《本草再新》:“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噎膈胀满。” ⑤《江苏植物药志》:“外用于脓肿创伤,皮肤癣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等同用,治疗小便不利、水肿。

②配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等,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等症。

方选和验方 ①五皮散(《局方》)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臌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疰,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服9g,水300ml,煎至8分,去滓稍热服之。

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②五皮饮(《华氏中藏经》)治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闷、上气促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每服9g,水300ml,煎至8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 ③《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治疗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水肿期:附子12g,黄芪18g,白芍12g,白术15g,云苓皮30g,生姜皮15g,大腹皮15g,苓5g,泽泻12g,陈皮4.5g,桂枝10g。煎服,每日1剂。另甘遂末1g,装胶囊内,每周1次,早晨白粥送服。” ④《古今家庭食疗方法精选》:“治急性肾炎、浮肿尿少:姜皮6g,冬瓜皮、车前草各15g。上料水煎服。” ⑤《王海滨医案选》:“治急性肾炎发热、恶寒、头面浮肿,继而全身皆肿,伴腹胀,便溏、尿少、纳呆,肢冷等:麻黄、桑白皮、五加皮、姜皮各10g,细辛5g,附子8g,茯苓皮20g。水煎服。”

食疗 ①《食疗本草》:“治偏风: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医药家论述】:

程鸾池《医林纂要》:“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上一篇:姜叶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