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红芽大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38页(1379字)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 黄花小罗伞(广西州),山必时(广西苍梧)。

基源 为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类红芽大戟的干燥根。红芽大戟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有3种,其中药用的有2种。

原植物 类红芽大戟Knoxia corymbosa Willd.,又名红芽大戟(《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90cm,被柔毛或短绒毛。茎和小枝圆柱形或钝四棱柱形,节间延长。叶膜质,对生,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4~10cm,宽1~2.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紧贴的短柔毛,背面的被毛较浓密;侧脉6~9对,纤细,在叶片两面明显;叶柄长1~6mm;托叶长约6mm,顶部3~5裂,裂片刺毛状,被毛。

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长2~6cm,被柔毛;花小,多数,白色或紫红色,长2~3mm,近无花梗;萼管长约1mm,无毛,萼裂片小,三角形,不等长,边缘具缘毛;花冠管长约2mm,裂片长不及1mm,被毛,顶端内弯;花药长约0.8mm,伸出。果小而干燥,长圆状卵形,长约2mm,有4~8条不明显的棱,顶部有宿萼,成熟时由锥形、宿存的中轴上脱落。花期5~9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74页.图596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1500m的旷野、丘陵、山谷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印度、中南半岛、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大洋洲也有分布。

。【化学】:

含微量元素。

有:Sn、Zn、Cu、Ni、Fe、Mn、Ti、Cr、Pb、Ca和K[1],含游离蒽醌类化合物0.56%,结合性蒽醌类化合物0.25%;全株含β-谷甾醇和乌苏酸。从上海商品“大戟”的红色根皮中分得三种有色物质:“大戟”甲、乙、丙(误订所附学名为Euphorbia pekinensisRupr.)[2]

附 又同属植物广西产的红大戟K.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的块根得到刺醛(Damnacanthal)、红大戟素(Knoxiadin)、3-羟基巴戟醌(3-Hydroxymorindone)、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及丁香酸(syringicacrd)[3]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0:109200z [2]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58 [3] 药学通报 1985;20(5):312。

【药性】:

功效 《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星星大黄,即类红芽大戟,根消炎,利水。”

主治 ①《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小儿肺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类红芽大戟全草用于经闭,贫血,跌打损伤。”

上一篇:类头状花序藨草 下一篇:类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