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194页(1644字)

【名称出处】:《日华子本草》

【概况】:

异名 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基源 为蚌科无齿蚌属动物背角无齿蚌,帆蚌属动物三角帆蚌,冠蚌属动物褶纹冠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原动物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三角帆蚌Cristaria plicata Lea,褶纹冠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

余项参见“蚌肉”条。。【生药】:

采集 取蚌壳洗净,刮去外层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化学】:

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河蚌有强大的聚集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锶90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锶90而知。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49

【药理】:

加蚌壳粉喂养大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

其吸收率为14.45%,绝对吸收量为12.67mg,比磷酸氢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x线片及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粉的钙有一定效用。锶的作用与钙相类似,但较弱而毒性也较低。以往认为其有毒性,可能与其中含有钡所致,锶很少吸收(主要在胃中吸收),血中之锶排泄也很快,如同时注入钙可促其排出,进入体内主要贮藏于骨骼中,能抑制骨的钙化。

只有放射性锶有临床用途。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49

。【药性】:

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冷。” ②《纲目》:“咸,寒。”

归经 入肺、肝、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胃三经。”

功效 化痰消积,清热燥湿。

主治 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

①《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②《日华子本草》:“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③《纲目》:“清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擦阴疮、湿疮、痱痒。” ④《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外用:干掺或调敷。<临床中用>=

方选和验方 ①消肿毒方(《普济方》)治诸疮疽:蚌粉、川乌、草乌、海金沙、赤小豆、天南星各等份。同研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 ②炒粉丸(《世医得效方》)治结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30g,巴豆7粒(去壳及膜)。上2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20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平常服姜酒下。

③《内经类编试效方》:“治痰饮咳嗽:蚌粉(新瓦上炒红)、青黛少许。每服6g,水调服。

单方应用 ①《千金方》:“治痈疽色赤肿有尖头者:蚌粉,以醋调涂患处,干者易之。” ②《寿域神方》:“治脚趾湿烂:蚌粉搽之。” ③《中国医学科学院论文摘要》:“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1~2g,白天每小时服1次,每日服12~14次,4~8周为1疗程。

上一篇:蚌泪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