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蠹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354页(1533字)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蝤蛴(《诗经》),蝎、桑蠹、蛣虫屈(《尔雅》),桑蝎(《千金方》),桑虫(《图经本草》),蛀虫(《纲目》),桑蚕(《景岳全书》),铁炮虫(《动物学大辞典》),老母虫(《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天牛科刺肩天牛属昆虫桑天牛及星天牛属昆虫星天牛等近缘昆虫的幼虫干燥体。刺肩天牛属中国约3种、星天牛属中国约8种。其幼虫皆入药。
原动物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
桔褐天牛Nadezhidiela cantori(Hope)
余项参见“天牛”条。
。【生药】:
采集 冬季在桑、柳、柑橘等树干中捕取。
捕后用酒醉死,晒干或烘干。主产于四川。
鉴别 虫体呈长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黄色。嘴部色深,呈黄褐至黑褐色。
胸部3节,前胸较膨大,无足。腹部10节。
虫体外表多较粗糙,折断面呈黄白色。以粗壮、干燥、完整者为佳。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和糯米入锅同炒,至米焦黑为度。
取出,筛去米,放凉即可。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
性味 甘,平。
有毒。 ①《别录》:“味甘。” ②《纲目》:“甘,温。” ③《玉楸药解》:“苦,平。”
归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
主治 劳伤瘀血,血滞经闭,腰脊疼痛,崩漏,带下。
①《别录》:“主心暴痛,金疮肉生不足。” ②《本草拾遗》:“桑蠹,去气,补不足,治小儿乳霍。” ③《日华子本草》:“治胸下坚满,障翳瘀膜,风疹。” ④《纲目》:“治小儿惊风,口疮,风疳;妇人崩中,漏下赤白,堕胎下血,产后下痢。”“柳蠹虫,功同桑蠹。” ⑤《握灵本草》:“治痘疮倒靥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千金方》:“治崩中漏下赤白:桑蝎(即桑蠹虫)烧灰,温酒服6g,日二。” ②《普济方》:“治堕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虫,烧末,酒服6g,日二。” ③《本草推陈》:“治痘疮不发及痈疽不溃:桑蠹虫1~2条,捣,黄酒冲服。”
。【医药家论述】:
①张介宾《景岳全书·痘疹诠》:“桑虫用以发痘,尝遍考《本草》、痘疹诸书,皆所不载,及审其性质,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且发痘者,不从血气而从毒药,痘虽起而中则败矣,此与揠苗者何异。
矧以湿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俱裂,脾败则泄泻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见矣。
” ②张璐《本经逢原》:“桑蠹虫,治痘疮毒盛白陷不能起发者,用以绞汁和白酒酿服之即起。但皮薄脚散及泄泻畏食者服之,每致驳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