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藨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370页(985字)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 红娘藤、三月泡、山泡刺藤(陕西),黄水泡、小米泡(贵州)。

基源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光滑高梁泡的叶。

原植物 光滑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var.glaber Hemsl.[R.lambertianus Ser.var.hakonensis(Franch.et Sav.)Rehd.]

形态 半落叶藤状灌木,高达3m;枝有微弯小皮刺。单叶宽卵形,长5~10cm,宽4~8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小枝和叶片两面均光滑无毛或仅在叶片上面沿叶脉稍具柔毛,边缘明显3~5裂或呈波状,有细锯齿;托叶离生,线状深裂。圆锥状花序顶生,生于枝上部叶腋内的花序常近总状,有时仅数朵花簇生于叶腋;花序和花萼无毛或近无毛;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约8mm;萼片卵状披针形,全缘;花瓣倒卵形,白色,无毛,稍短于萼片;雄蕊多数,稍短于花瓣,花丝宽扁;雌蕊约15~20。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6~8mm,由多数小核果组成,黄色或橙黄色。核较小,长约2mm,有明显皱纹。

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2500m山坡、多石砾山沟或林缘。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药性】:

性味 ①《中药大辞典》:“性凉,味苦、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苦,平。”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

主治 黄水疮。《全国中草药汇编》:“叶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黄水疮:黄水藨叶,晒干研末,撒于疮上,未破者调麻油或菜油外涂;或用叶捣烂,兑米醋搽。”②《贵州民间药物》:“治小儿口角周围腐烂流黄水:黄水藨叶捣敷之,干则另换鲜药。”

上一篇:黄水枝 下一篇:黄牛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