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稔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388页(1861字)

【名称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 拔毒散(《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山麻(《全国中草药汇编》),总管、细叶金。

午时花、柑仔密(台湾),亚罕闷(云南傣语)。

基源 为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黄花稔的根和叶。

原植物 黄花稔Sida acuta Burm.f.[S.lanceolata Retz.],又名扫把麻(《海南植物志》)。

形态 亚灌木状草本或亚灌木,高50~80cm。

直立多分枝,小枝通常向两侧开展,幼枝绿色,老时淡红褐色,疏被极短柔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叶柄长4~5mm,被淡黄色星状短柔毛;托叶线形,长7~10mm,宽约1mm,无毛,有纵脉2~3条,宿存;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7cm,宽0.5~1cm,有时达1.5cm,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浑圆或钝,边缘有锯齿,近基部常全缘,两面无毛,背面淡绿色,经霜变淡红色。花1~2朵腋生,具花梗;花萼杯状,无毛,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黄色,5瓣,基部合生;雄蕊多数,无毛;心皮4~9个,包于萼内。蒴果扁球形,直径4~5mm,分果爿5~9个,通常6个,三角形,有短芒2条,果皮具网状皱纹;种子卵状三角形,顶端有短毛。

花果期秋、冬季。(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053页.4185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丘陵旷地及村镇附近。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叶或根。

【成分】

根和地上部分含胆碱(Choline)、甜菜碱与苯乙基胺(β-Phenethylamines)、喹唑啉(Quinazolines)、羧化的色胺(Carboxylated tryptamines)等3种类型的生物碱[1]。根还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蜕皮甾酮(Ecdysterone)、麻黄碱(Ephedrine)、白叶藤碱(Cryptolepine)[2]、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豆甾醇(Stigmasterol)[3]、草酸(Oxalic acid)[4]

附 茎含β-谷甾醇[4]

全草含独活醇(Heraclenol)、β-谷甾醇、丁香甙、胡萝卜甙等[5]

参考文献 [1] Planta Med 1981;43(4):384 [2] CA 1985;102:146183h(Fitoterapia 1984,55(4):249 [3] CA 1985;102:146174f(J Sci Res(Bhopal India) 1984;6(1):49) [4] CA 1983;98:14782m(J Sci Ind Res 1981;16(1-4):160 [5] 中国中药杂志 1993;18(11):681。【药理】:

黄花稔煎剂25%1mliv,使麻醉免血压下降。5%,10%1ml/mgiv,使在体肠管紧张性上升,蠕动减慢,振幅加大。

参考文献 福建中医药 1963;8(3):119

【药性】:

性味 微辛,凉。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凉。”

功效 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消肿止痛。

主治 感冒,肠炎,痢疾,乳腺炎,跌打扭伤,外伤出血,疮疡肿毒。《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结石,黄疸,疟疾,腹中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捣敷或研粉撒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乳腺炎:拔毒散(即黄花稔)、蒲公英,水煎服。外用拔毒散加鲜白菜、红糖,捣敷患部。”

上一篇:黄花蒿 下一篇:黄花鼠尾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