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藨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48页(768字)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基源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椭圆悬钩子的根。

原植物 椭圆悬钩子Rubus ellipticus Smith

余项参见“黄藨叶”条。

【生药】:

采集 8~9月采挖根。

【化学】:

根皮含鞣质。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7

【药性】:

性味 ①《中药大辞典》:“性平,味咸、酸。”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涩,温。” ③《新华本草纲要》:“根:味酸、苦,性平。”

功效 祛风涂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泻,通络。

主治 ①《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遗精早泄。” ②《中药大辞典》:“治吐血及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使用注意 体虚无湿热者慎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疯咬伤:黄藨根、搜山、黑竹根、苦荞头、黄花根。泡酒服。”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吐血:黄藨根,炖肉服。”

上一篇:黄藨叶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