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51页(1285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基源 为菊科蒿属植物菴的果实。

原植物 菴Artemisia keiskeana Miq.

余项参见“菴”条。

【生药】:

采集 冬季采收果实。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苦,小温。” ③李当之《药录》:“温。” ④《本草经疏》:“辛。”

归经 《纲目》:“入足厥阴经。”

功效 行瘀,去风湿。

主治 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①《本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②《别录》:“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③《本草图经》:“治打扑损。” ④《药性论》:“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能消瘀血。” ⑤《纲目》:“擂酒饮,治闪挫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入丸、散,或捣汁饮。

使用注意 无瘀滞湿热者慎服。孕妇忌服。《本草经集注》:“荆子、慧苡为之使。”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菴子酒(《圣惠方》)治妇人夙有风冷,留血结聚,月水不通:菴子500g,桃仁60g(汤浸,去皮、尖、双仁),大麻仁60g。

上药都捣令碎,于瓷瓶内,以酒800ml,浸,密封头。5日后,每服暖饮30ml,渐加至50ml,日3服。

②菴子丸(《普济方》)治产后腹痛:菴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15g。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不计时候,以热汤下20丸。 ③《濒湖集简方》:“治产后血痛:菴子30g。

水200ml,童子小便100ml,煎饮。” ④菴饮(《圣济总录》)治妇人卒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断:菴子(微炒)、熟干地黄(焙)、蒲黄(微炒)、当归(炒焙)各60g。

上4味,粗捣筛。每服6g,水200ml,煎至140ml,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 ⑤菴丸(《济生方》)治坠堕闪肭,血气凝滞腰痛、菴子15g,当归、威灵仙、破故纸(炒)、杜仲(炒)、桂心各15g,乳香、没药各7.5g。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温酒盐汤任下。

单方应用 苏医《中草药手册》:“治阳痿:菴简子6~9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菴子,行血散结之药,妇人月事不以时至,审察未定者,不可轻用,瘀血病见之不审者勿试。”

上一篇: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