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西瓜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11页(1590字)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
异名 打瓜花、山西瓜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小秋葵(《贵州植物药调查》),野西瓜秧(江苏),响铃草、灯笼草、黑芝麻、火泡草、野芝麻(云南)。
基源 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野西瓜苗的全草及根。
原植物 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又名香铃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野西瓜苗,始载于《救荒本草》云:“生田野中,苗高一尺许,叶似家西瓜叶而小,颇硬。叶间生蒂,开五瓣银褐花,紫心黄蕊,花罢作蒴,蒴内结实如楝子。
叶苗味微苦。……采苗捣敷疮肿、拔毒。
”根据所述及附图,经考证,与本植物一致。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
直立或平卧,被白色星状粗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2~4cm,被星状粗刺毛和星状柔毛;叶片二型,下部的叶圆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5全裂,直径3~6cm,裂片倒卵形,中央裂片较长,侧裂片较短,表面疏被粗刺毛或无毛,背面疏被星状粗刺毛,边缘羽状深裂,有粗齿。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2.5cm,果时延长达4cm,被星状刺毛;小苞片12,线形,长约8mm,被长刺毛,基部合生;花萼钟状,长1.5~2cm,被星状长刺毛和长刺毛,裂片5,三角形,膜质,有紫色条纹;花冠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2~3cm,花瓣5,倒卵形,长约2cm,外面被细柔毛;雄蕊长约5mm;花柱枝5,无毛。蒴果长圆状球形,直径约1cm,被刺毛,果瓣5。
花期6~9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818页.图336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丘陵、平原、田埂等处。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等地。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去净泥土,晒干。
【化学】:
种子含二氢锦葵酸(Dihydromalvalic acid)[1]和棉酚(Gossypol)[2]。
参考文献 [1] CA 1981;95:93804q [2] CA 1990;112:115731n
【药性】:
性味 甘,寒。
主治 风热咳嗽,关节炎,腹痛,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研末油调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青岛中草药手册》:“治伤风感冒,咽喉肿痛:野西瓜苗9g,防风9g,黄芩15g,黄柏9g,前胡15g,紫菀9g,半夏9g。水煎服。”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治风热咳嗽:野西瓜苗15g,桑叶、杏仁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风热咳嗽:小秋葵根15g,白糖9g,水煎服。”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汤水伤:小秋葵花泡麻油,或小秋葵全草研末,调桐油敷患处。” ③《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治肺结核,百日咳,肾虚耳鸣,胃痛:野西瓜苗适量,煎服。” ④《山西中草药》:“治急性关节炎:野西瓜苗干品15~30g或鲜品60~90g,水煎服。”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痢疾,感冒咳嗽,急性关节炎;外用治烧烫伤,疮毒:野西瓜全草15~30g,水煎服:鲜品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