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果黄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53页(1059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断肠草(四川、云南),帕夏嘎、抓桑(藏名)。

基源 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果黄堇的全草。

原植物 蛇果黄堇Corydalis ophiocarpa Hook.f.et Thoms.

形态 草本,植株高约40cm,光滑无毛,有分枝。基生叶开花时枯萎;茎生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为狭卵形,长达14cm,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约5对,具短柄,轮廓狭卵形;二回裂片羽状深裂或浅裂,有时不裂。

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5cm;具长2~5mm的钻形苞片;花梗长1~4mm;萼片三角形,边缘具小齿;花瓣淡黄色,上面花瓣长8~11mm,具距,长3~4mm,内面花瓣上部红紫色。

蒴果条形,长1.5~2.5cm,呈波状弯曲。(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0页.图1769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00~2800m的山沟及草地。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安徽、江西、台湾、湖北。。

【化学】:

全草含生物碱。有:山缘草碱、隐品碱、别隐品碱、小檗碱、(一)氢化小檗碱[(一)-Canadine]、黄连碱、紫堇杷明(Corypalmine)、蛇果紫堇碱(Ophiocarpine)、原阿片碱、(一)-人血草碱[(一)-Stylopine]、β-羟基人血草碱(β-Hydroxystylopine)[1]、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和蛇果紫堇碱-N-氧化物(Ophiocarpine-N-oxide)[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1 [2] Planta Med 1979;36(3)∶213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效 镇痛,活血,去风湿。

主治 跌打损伤,气血不调,坐板疮,风痒症。

上一篇:蛇含石 下一篇:蛇床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