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扎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687页(1714字)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花(四川),蜂糖罐(贵州),蜜桶花、叶上花(云南)。

基源 为玄参科来江藤属植物来江藤的全株。

原植物 来江藤Brandisia hancei Hook.f.

形态 灌木,高2~3m,全株密被锈黄色星状绒毛,枝及叶上面逐渐变无毛。

单叶对生,叶柄短,长者达5mm,有锈色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10cm,宽达3.5cm,先端狭窄锐尖,基部宽阔,略呈心形,稀圆形,全缘,很少具锯齿。

花常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1cm,中上部有1对披针形小苞片,均有毛;萼宽钟形,长宽约1cm,外面密生锈黄色星状绒毛,内面密生绢毛,具脉10条,5裂至1/3处;萼齿宽而短,宽过于长或近相等,阔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顶端凸或锐尖,齿间的缺刻底部尖锐;花冠橙红色,长约2cm,外面有星状绒毛,上唇宽大,2裂,裂片三角形,下唇较上唇低4~5mm,3裂,裂片舌状;雄蕊与上唇等长;子房卵圆形,与花柱均被星状毛。

蒴果卵圆形,略扁平,有短喙,具星状毛。花期11月至翌年2月,果期3~4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2分册.21页.图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2600m的森林中及林缘。分布于中国西南、华中及华南。

。【化学】:

全草中分得三个苯丙素配糖体成分,分别为2′-乙酰洋丁香甙(2′-Acetylacteoside)、洋丁香甙(Acteoside)和白鼓丁甙(Poliumoside),同时还分得大量甘露醇和卫矛醇[1]。另有报道从全草中分得来江藤甙(Brandioside)[2]

参考文献 [1] 云南植物研究 1990;12(4)∶439 [2] CA 1991;114∶182095n

【药性】:

性味 ①《新华本草纲要》:“微苦,寒。” ②《四川中药志》:“涩,凉。” ③《贵州民间药物》:“微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止血。

主治 风湿,浮肿,泻痢,黄疸,吐血,心悸。

骨髓炎。 ①《新华本草纲要》:“骨膜炎,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疮疖。” ②《贵州民间药物》:“痢疾,止咳血。” ③《四川中药志》:“心惊肉跳,烧热不退,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24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木瓜、当归、三七,治跌打损伤,腰背两膝酸痛。

②配朱砂,酸枣仁,治神志不宁。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心惊肉跳,神志不宁:猫花,朱砂,鹰爪风,天麻,酸枣仁各适量,炖肉服。” ②《贵州草药》:“治风湿,身体浮肿:猫花、白菖蒲、石菖蒲、艾各等份,煎水外洗。”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泻痢:猫花根煎水服。”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咳嗽吐血:猫花30g,水煎服。” ③《云南中草药》:“治骨内膜炎、破伤风、风湿、跌打损伤:猫花15~30g,水煎服。” ④《云南中草药》:“治黄疸性肝炎:猫花30g,红糖为引,水煎服。” ⑤《云南中草药》:“治感冒发热:猫花3~9g,水煎服。”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骨髓炎瘘管:猫花105g,白酒500ml,浸泡3天后饮酒,每次服15~20ml,早晚各服1次,小儿酌减。”

食疗 《饮食疗法》:“治跌打损伤,腰膝酸痛:猫花,木瓜,当归各15g,浸于白酒500ml中3天,少少饮之。”

上一篇:密马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