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46页(3223字)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概况】:
异名 花生(《酉阳杂俎》),长生果(《本经逢原》),落花参(《滇南本草》)。
基源 为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的种子。
原植物 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又名土豆(《纲目拾遗》),番果(《现代实用中药》)。落花生属全世界19种,中国1种。
历史 本品以土豆名载《纲目拾遗》。
《植物名实图考》载:“详‘本草从新’,处处沙地种之。南城县志、俗呼香豆,又名地果。
”《赣州志》载:“落花生一名长生果,花落时根下结果如豆。”以上所载均符合当今之本品。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被棕色长柔毛。根瘤甚多。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5~5cm,全缘;叶柄长2~5cm;托叶基部与叶柄合生,长3~4cm。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萼齿二唇形;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龙骨瓣先端有喙;雄蕊9,退化雄蕊1;花药长圆形或圆形;花柱细长;胚珠1~4,受精后子房柄延伸至地下结果。
荚果稔珠状长圆形,长1~5cm,宽1~2cm;膨胀;表皮厚、具网纹。种子1~4粒,卵圆形,长1~1.5cm,宽0.5~1cm;种皮红色,先端具喙。花期6~7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4822条图)
生境与分布 原产巴西,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采集 秋末挖取果实,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俗称“花生米”。
【化学】:
含脂肪油40%~50%,含氮物质20%~30%,淀粉8%~21%,纤维素2%~5%,水分5%~8%,灰分2%~4%,维生素等。
含氮物质除蛋白质外,还有氨基酸,如γ-亚甲基谷氨酸(γ-Methylene glutamic acid)、γ氨基-α-亚甲基丁酸(γ-Amino-α-methylene butyric acid)、卵磷脂(Lecithine)、嘌呤(Purine)。生物碱有:花生碱(Arachine)、甜菜碱(Betaine)、胆碱(Choline),一说花生碱实际是不纯的胆碱。
维生素中有维生素B1、泛酸(Pantothenic acid)、生物素(Biotin),α-及γ-生育酚(α-,γ-Tocopherols α-含65μg/g,γ-含110μg/g)等。还含三萜皂甙。
种子的子叶和胚轴部分的非皂化部分主要是甾醇,已确证的有豆甾醇(Stigmas 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和24-甲撑胆甾醇(24-Methylene cholesterol)。种皮含脂质,其中烃17.1%,甾醇酯12.4%,三甘油酯8.4%,二甘油酯9.9%,单甘油酯25.2%及游离脂酸3.9%。还含相当量的甾醇,焦性儿茶酚型鞣质7%和少量鞣红(Phlobaphene)及花白素,如白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白翠雀花素(Leucodelphinidin),又含致甲状腺肿的花生甙(Arachidoside)。壳含对心血管有作用的甙(系1,3-二苯基丙二醇-1,2-酮-3的取代物)。
种子中还含槲皮素、鼠李素(Rhamnetin)、异鼠李亭[2]、二氢槲皮素[3]、潘氨酸(Pangamic acid,即维生素B15),D-葡萄糖酸二甲氨基乙酸酯)[4]、(Z)-和(E)-芥子酸((Z)-,(E)-Sinapic acid)[5]、丁香酸(Syringic acid)、顺咖啡酸、反阿魏酸、反-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6]、乙醇、壬醛、r-丁内酯[7]和圆弧青霉酸(Cyclopiazonic acid)[8]。
炒花生含N-乙基吡咯、癸酸乙酯、1-辛烯-3-醇癸烷、茚满(Indane)、2,4-二甲基-3-噻唑啉[9]、r-巴豆内酯(r-Crotolactone)、3-甲基-r-巴豆内酯、5-羟基-4-壬烯酸内酯、2-甲基-3(2H)-呋喃酮、2-甲基-3-噁唑啉等[10]。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2322 [2] CA 1983;99:155190e [3] CA 1986;104:128530f [4] CA 1983;98:214365v [5] CA 1983;99:69119g [6] CA 1984;100:50119a [7] CA 1982;96:67455c [8] CA 1992;117:88905c [9] CA 1982;96:50913c [10] CA 1982;96:102701d。【药理】:
附 落花生壳水提液8g/kgiv,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维持2~3h;水提液、醇提液、醇提铅处理液,8g/kg iv,均使麻醉猫血压下降;水提液、醇提液,醇提铅处理液、水提透析液,2.5g/kg ig,连续5d,均使大鼠血压下降。
参考文献 药学通报 1980;15(4):7
【药性】:
性味 甘,平。
《本经逢原》:“甘,温。”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效 润肺补脾,养胃调气,强壮。
主治 ①《药性考》:“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 ②《纲目拾遗》:“多食治反胃。” ③《医林纂要》:“和脾,醒酒,托痘毒。” ④《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燥咳,反胃,肺气虚,脚气,乳汁少。” ⑤《滇南本草》:“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腹痛。” ⑥《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脚气及妇人乳汁缺乏。”
用法用量 内服:生研冲汤或汤服。
使用注意 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现代实用中药》:“治脚气:生花生肉(带衣者)90g,赤小豆90g,红皮枣90g。煮汤,1日数次饮用。”
单方应用 《吉林医学》:“治久咳、秋燥、小儿百日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调服。”
食疗 《陆川本草》:“治乳汁少:花生米90g,猪脚(猪前腿)1条。共炖服。
”
。【医药家论述】:①张璐《本经逢原》:“长生果,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者宜之。或云与黄瓜相反,予曾二者并食,未蒙其害,因表出之。”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花生,按书言此香可舒脾,辛可润肺,诚佳品也,然云炒食无害,论亦未周。盖此气味虽纯,既不等于胡桃肉之热,复不类乌芋、菱角之凉,食则清香可爱,适口助茗,最为得宜。
第此体润质滑,施于体燥坚实则可,施于体寒湿滞,中气不运,恣啖不休,保无害脾滑肠之弊乎?仍当从其体气以为辨别,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