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硇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17页(1710字)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 碱硇砂、藏脑、脑砂(《中药志》),红盐(《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红硇砂(《上海炮制规范》)。
基源 紫硇砂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
原矿物 紫硇砂正品一般指紫色石盐Halitum violaceous。
历史 紫硇砂古代本草未有记载,首载于现代文献《中药志》(1961年版)硇砂项下。紫硇砂是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传统用药,已载入《内蒙古蒙成药标准》;《中国民族药志》1990年版亦收载。
过去紫硇砂系由印度进口,西藏为集散地。现今是中国青海的产品,经分析鉴定结果,青海紫硇砂与进口者一致。
形态、产状参见“大青盐”条。
产地 主产青海,西藏、新疆、甘肃亦产。
。【生药】:采集 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杂质和砂石,选出红色或紫红色结晶块。
性状 紫硇砂为不规则块状或立方形结晶体,大小不等,紫红色或紫棕色。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小孔;稍受风化,呈脂肪光泽。有的附着硫黄粉末。质脆,易打碎,断面平滑,具玻璃光泽。有的具硫黄臭气,味咸。
理化 取紫硇砂粉末1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钠盐和氯化物的各种反应.参见“大青盐”条。
加工炮制 常用紫硇砂有紫硇砂和醋制紫硇砂两种。 ①紫硇砂:除净杂质,打碎,用时研成细末。 ②醋制紫硇砂:取净硇砂,捣碎,研细,加开水溶化,过滤,将滤液倒入容器内,加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木盘上盖白纸,晒干或烘干。每紫硇砂100kg,用醋2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
紫硇砂主成分为氯化钠NaCl。
据化学全分析结果:Cl59.43%,Na37.32%,Al2O30.023%,Fe2O30.063%,TiO20.003%,P2O50.020%,MnO0.002%,CaO0.01%,H2O0.04%,K0.12%。光谱分析;尚含有Pb、Cu、V、B、Ti、Mn、Ba、Sr、Mg、Fe、Al等微量元素。
参考文献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92
。【药性】:性味 咸、苦、辛,温。
《中国民族药志》:“蒙古族:咸,温。有小毒。藏族:咸,热。有小毒。
”
功效 破积消瘀,祛目翳,生肌止痛。
主治 治气血不调,食积反胃,癥瘕,目生翳障,恶疮,妇人血气痛。
①《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治腹部痞块,经闭;外治目翳胬肉,疔疮痈肿。” ②《中国民族药志》:“蒙古族:治气虚引起的胃腹胀,胃痉挛,胃痛,大便干燥,胃寒,食积。藏族:治胃痛腹胀,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0.3~0.9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细粉撒,或水化点涂。
使用注意 内服:切勿过量,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皮肤癌:紫硇砂9g,轻粉、雄黄、硼砂、大黄各3g,冰片1.5g。共研极细粉,香油调,涂患处。” ②五味紫硇砂散(《中国民族药志》)治胃肠虚寒引起的胃肠胀痛,胃痉挛,饮食减少,食积:紫硇砂、光明盐、干姜、荜茇、白胡椒各等量,共研细粉1日1~2次,1次2~3g,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