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24页(1537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甘棠(《诗经》),杜梨(《诗疏》),杜棠(《尔雅》郭璞注)。
基源 为蔷薇科梨属植物杜梨的果实。梨属植物全世界约25种,约有7种药用。
原植物 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又名土梨(河南),海棠梨、野梨子(江西),灰梨(山西)。
历史 陆玑《诗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
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救荒本草》:棠梨树,今处处有之,生荒野中。叶似苍术叶,亦有团叶者,有三叉叶者,叶边皆有锯齿,又似女儿叶茶,其叶色颇白。
开白花,结棠梨如小楝子大,霜后可食。
其树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三种。《纲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涩者杜,甘者棠。杜者涩也,棠者糖也,三说俱通,末说近是。”
形态 乔木,枝常有刺;小枝嫩时被灰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具稀疏绒毛或近无毛,紫褐色。
叶片菱状卵形至长卵形,长4~8cm,宽2.5~3.5cm,尖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粗锐锯齿,幼叶两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老叶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微被绒毛或近无毛;叶柄长2~3cm,被灰白色绒毛。
伞形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绒毛;花直径1.5~2cm;萼筒外密被灰白色绒毛,萼片5,三角卵状,先端急尖,全缘,花瓣5,白色,宽卵形,长5~8mm,宽3~4mm,先端圆钝,基部具短爪;雄蕊20;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3。梨果近球形,直径5~10mm,2~3室,褐色,有淡色斑点,萼片脱落,基部具带绒毛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369页.图版50.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1840m的平原或山坡阳处。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
。【化学】:附 叶含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7-葡萄糖甙、3′-甲氧基-三葡萄糖甙、儿茶素、反式和顺式-异绿原酸、反式和顺式-绿原酸、反式和顺式-对-羟基桂皮酰熊果甙(trans-and cis-p-Coumaroylarbutin)、熊果甙、氢醌、乙酰熊果甙。果实含糖19.65%。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6
【药性】:
性味 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纲目》:“酸、甘、涩,寒。” ③《玉楸药解》:“味酸,微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酸、甘、涩,寒。”
归经 《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效 敛肺,涩肠。
主治 咳嗽,泻痢。 ①《纲目》:“烧食止滑痢。” ②《玉楸药解》:“止泄除呕。”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消食止痢,治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果3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湖南药物志》:“治腹泻:棠梨干果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