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65页(716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鹅尾罂(《日华子本草》)。

基源 为鸭科雁属动物鹅的尾肉。

原动物 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Linnaeus)

余项参见“鹅毛”条。

。【化学】:

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Uropygial gland)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质17.966%,乙醚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级醇7.423%,油酸5.648%,低级脂肪酸0.373%,卵磷脂0.233%。

乙醚溶出部分,主要为脂类;低级脂肪酸中有月桂酸、肉豆蔻酸。分泌液的混合脂肪酸有左旋性,是一特点,已检测到有四甲基癸酸(Tetramethyldecanoic acid)及四甲基十一酸((-)2D,4D,6D,8D-Tetramethylundecanoic acid)两种有枝链的脂肪酸。

所含的高级醇(即蜡)是重要成分,它的化学组成大约相当于C16H38O4。此蜡曾被找出两种物质,分子量为242及256。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97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日华子本草》:“治耳聤,耳聋,手足皱:鹅臎适量,纳之。”

上一篇:鹅管石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