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69页(5598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西红花(《中国药典》),藏红花(《纲目拾遗》误为红蓝花)。

基源 为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番红花属全世界约75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地中海、中亚等地。中国野生的1种,引种栽培的1种,均药用。

原植物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

历史 《晶珠本草》记载:“苟日苟木(包括番红花和菊科草红花)治肝病、止血、补养肌体,分五品,特品称夏冈玛,药中含有少许碧花,根如天南星根,味非常好,产品很少。”《藏药志》认为特品即番红花。它多由印度和尼泊尔进口,经西藏销往内地,故又称藏红花。

明代《纲目》始载云:“番红花出西域,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清《植物名实图考》也有番红花记载,但误认为即菊科的红蓝花,这是错误的。

形态 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cm,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条形,灰绿色,长15~20cm,宽2~3mm,边缘反卷;叶从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径2.5~3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顶端钝,长4~5cm;雄蕊直立,长2.5cm,花药黄色,顶端尖,略弯曲;花柱橙色,长约4cm,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顶端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

蒴果椭圆形,长约3cm,宽约1.5cm,具3钝棱。种子多数,圆球形。花期10~11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574页.图1573)

生境与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至伊朗。

中国浙江、江西、江苏、北京有少量栽培。

【生药】:

栽培 宜秋季凉爽,冬季温和湿润的环境。

较耐寒,怕水涝,忌连作。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为佳。用球茎繁殖,于5月间收挖球茎,剪掉残叶,按大、中、小分档,排放在通风阴凉的室内匾框架上贮藏。9月下旬开始萌芽(包括花芽与侧芽)。为控制球茎繁殖系数和利于开花,需及时将侧芽掰除,留下粗壮主芽2~3个;10g以下的球茎,只留1个主芽。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开花。

将室内采完花的球茎及时栽入大田;当年不能开花的小球茎,可提前在9月中、下旬栽种。种植密度视球茎大小而定,球茎大,下种稀;球茎小,下种密。一般行株距16×10~16cm。

8g以下重的球茎,行株距14×4cm。深度5~8cm,每穴栽1个,主芽向上,栽后覆土。藏红花需肥料,除施足基肥外,注意追肥。

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用厩肥铺施于行间,并培土保苗。越冬后生长期间,视苗势和土壤肥力,用稀人畜粪水或尿素、硫酸钾等化肥追肥2~3次。

经常松土除草,整洁田园,保持田间湿润,防止干旱。

病害有腐败病,下种前用5%石灰水浸种20分钟,苗期可喷叶枯净1000倍液;腐烂病,用50%托布津800倍液喷雾。虫害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采集 10~11月中下旬选晴天早晨采花,于室内摘取柱头,匀摊在竹匾下,上盖一张较薄吸水纸日晒,或在40~50℃的干燥箱中烤5小时,以日晒者质量较好。

药材主产于西班牙、希腊及原苏联等地;现中国已引种栽培成功。

鉴别

性状 柱头呈线形,长约2.5cm,顶端较宽大,直径约1.5mm,向下渐细呈尾状。

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微有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细齿状;有时残留橙黄色花柱。质轻易断。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并散出深黄色色素,水染成黄色。

以身长、色紫红、黄色花柱少、味辛凉者为佳。

显微 粉末橙红色。

①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细胞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短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断面观呈类方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有的可见乳头状突起。

②草酸钙结晶较多,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细颗粒状、圆簇状、梭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片,直径2~14μm,长约至21μm。 ③绒毛状细胞大多断离,直径26~56μm,长85~145μm,壁厚至5μm,表面有稀疏角质纹理。

④导管主为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约12μm;环状增厚壁时有散在,呈5~6角形。 ⑤花粉粒偶有存在,无色或淡黄色。

呈圆球形,直径71~166(~200)μm,外壁两层近等厚,表面有稀疏的细小刺状雕纹,光切面观外壁边缘稍粗糙,有时在外壁以内可见较厚的光亮环带。(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35页.图161)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分别依次用石油醚、乙醚、甲醇液回流提取至无色,甲醇液减压浓缩成小体积,制备成样品液。以藏红花酸为对照品。吸附剂为0.7%CMC-硅胶G。

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展层后,置日光下检视或用浓硫酸液显色,样品液与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刘训红等《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48页 图244-3)

贮藏 置干燥处,密闭保存。

。【化学】:

柱头含多种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含量约2%,其中分离得番红花甙-1(Crocin-1,α-Crocin,β-Digentiobioside ester of α crocetin),番红花甙-2(Crocin-2,β-Monogenfiobioside,-β-D-monoglucoside ester of α-crocetin),番红花甙-3(Crocetin-3,β-Monogentiobioside ester of α-Crocetin),番红花甙-4(Crocin-4,β-D-Monoglucoside ester of monomethgl α-crocetin)[1],β-番红花酸单甲酯(β-Crocelln monomethyl ester),γ-番红花酸二甲酯(γ-Crocetin dimethyl ester),α-胡萝卜素(α-Carotene),β-胡萝卜素(β-Crotene),玉米黄质,(Zeaxanthin),番茄红素(Lycopene),反式及顺式番红花酸(trans-Crocetin,13-cis-Crocetin)以及杧果素番红花甙(Mangicrocin)[1,2]

主要活性成分尚有苦味素: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经酸水解则产生挥发性质甙元番红花醛(Safranal),经酶水解则产生氧化番红花醇(Oxysafranol)[1,2]

干燥番红花柱头含蛋白质20%、脂肪12%~13%、聚戊糖9%~10%、还原糖6%~7%、无机物5%~7%,其水分不得过10%~12%,另含少量树胶、糊精及黄糖。

番红花柱头的挥发油约0.3%,2-苯基乙醇(2-Phenyl ethanol、2-丁烯酸内酯(2-Bufenoic acod eactone)、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在挥发性成分中,还有番红花醛、异佛尔酮(Isophorone)及三甲基环已稀衍生物。

此外,尚含维生素B1、B2[2]

番红花的花瓣、花粉中含黄酮类化合物:紫云类甙(Astragalin)、蜡菊甙(Helichrysoside)、山柰酚甙类(Kaempferol-3-glyeopyranosyl-(1→2)-6-aeetylglucopyranoside,Kaempferol-3-glucopyranosyl-(1→2)glucopyranoside)、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Myrieetin)、矮牵甙元(Petunidin)、飞燕草素及甙(Delphinidin-3,5-diglucoside)[2]

番红花的鳞茎含葡萄糖、多种氨基酸、三萜皂甙及甾甙类,以及高分子多肽[2]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852 [2] Phytotherapy Researeh,1996;10:189。【药理】:

①对子宫的作用 藏红花1%煎剂3.1ml于50ml浴液中,可使小未孕离体子宫兴奋,呈规律性收缩,4.6ml煎剂则对小鼠、豚鼠离体子宫可致强直性收缩,对已孕子宫的作用强于未孕子宫,对免、犬离体子宫也呈紧张性收缩;煎剂0.24g/kg iv,使犬在体子宫收缩,对产后犬子宫收缩较强,对、小鼠在体子宫也呈兴奋作用;5%煎剂1ml iv,使子宫瘘兔的子宫兴奋,收缩频率及幅度均增加[1]

藏红花各种提取液20%浓度,煎剂0.5ml、乙醇提取液0.5及1ml、乙醚提取液1~3ml、挥发成分1.0ml,于50ml浴液中,对离体兔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20%煎剂及醇提液0.5ml使兔在体子宫兴奋,煎剂1,2ml使孕犬子宫收缩[2]。 ②对肠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藏红花1%煎剂4.6ml于50ml浴液中,可使小鼠、兔、豚鼠、犬离体肠管兴奋,5%煎剂2ml注入灌流液中灌流豚鼠肺,结果表明对支气管平滑肌呈收缩作用[1]

③对呼吸、血压及血管的影响 藏红花煎剂0.24g/kg iv,使麻醉犬血压下降,呼吸兴奋,0.3g/kg iv,也使猫血压下降,呼吸兴奋,5%煎剂2ml注入灌流液灌流蟾蜍血管,呈血管收缩作用[1]。 ④对动情周期的影响 以含藏红花0.23~2%食物喂饲小鼠,可使小鼠阴道全角化的持续时间延长3~4d,停药后则作用迅速消失[2]

⑤止血 藏红花球茎总皂甙0.4,0.8%0.1ml/10g,ip,以小鼠剪尾法试验表明有缩短出血时间的作用,1%球茎总皂甙体外试验,对大鼠血小板有诱导聚集的作用[3]

毒性 藏红花煎剂ig对小鼠的LD50为20.7g/kg[2]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95;41(5):443 [2] 药学学报 1964;11(2):94 [3] 中成药 1990;12(5):27。【药性】:

性味 甘,平。

《本草品汇精要》:“味甘、微酸,性平温。”

归经 入心、肝经。

功效 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 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停,瘀血作痛,跌打损伤,心忧郁积,胸胁胀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诸症。

①《本草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②《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纲目拾遗》:“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1朵,无灰酒200ml。将花入酒内,隔汤炖出汁服之。”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痛经,闭经,产后瘀血作痛:藏红花3~6g,水煎服。孕妇慎用。

” ③《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怖恍惚:撒法即0.6g。水200ml,浸1宿,服之。” ④《中草药学》:“治心忧郁积、胸胁胀闷:本品3~6g,煎服。” ⑤《纲目拾遗》:“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1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本草纲目》:“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 ②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藏红花,出西藏。形如菊。

干之可治诸痞。试验之法,将1朵入滚水内,色如血,又入,色亦然,可冲4次者真。” ③《本草正义》:“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

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

又引《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滞之意。但加以清热通导一层,功力亦常相近,惟称其气味甘平,则与藏红花之腻涩浓厚者不类。” ④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西藏红花,花丝长,色黄兼微红,性潮润,气微香,入口沁人心肺,效力甚强,为红花中之极品。”

上一篇:番石榴皮 下一篇:番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