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054页(872字)
【名称出处】:《本草图经》
【概况】:
异名 虫花(《四川中药志》),蝉花(四川)。
基源 为麦角科虫草属大蝉草的分生孢子阶段即蝉棒束孢菌及寄主蝉幼虫体的干燥菌核及子座。
原植物 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 Sching
形态 孢梗束从生,由蝉幼虫的前端发出,新鲜时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粗1~2mm,有时基部连接,顶部分枝并有粉末状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2~2.5μm,往往含两个油滴。
生境与分布 寄生于山蝉幼虫。分布于浙江、四川、云南、江苏等地。
历史 本品首载于《本草图经》,苏颂曰:“山蜀中,其蝉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西人有赍至都下者,送工云,入药最奇。”综上所述,古今用药相吻合。。
【生药】:
采集 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鉴别 带菌的干燥虫体,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直径约1~1.4cm,形似蝉蜕,头部有数枚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长条形或卷曲,或有分枝,长约2~5cm,质脆易折断。虫体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白色菌丝所包被,折断后,可见虫体内充满粉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
气微香。
以具孢梗末、个大、完整、肉白、气香者为佳。
。【药性】:
性味 《证类本草》:“甘,寒。”
功效 疏风清热,定惊。
主治 小儿夜啼,惊痫抽搐。 ①《证类本草》:“主小儿天吊,惊痫,瘈疭,夜啼,心悸。” ②《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上一篇:蝉花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