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058页(1351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辽叶(《纲目》)。
基源 为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箬竹的叶。箬竹属中国特产,有22种,常入药者有3种。
原植物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atus(Munro)Keng f.(Bambusa tesselatus Munro)
历史 李时珍《纲目》云:“箬,若竹而弱,故名。其生疏辽,故又谓之辽。生南方平泽,其根与茎皆似小竹,其节箨与叶皆似芦荻,而叶之面青背淡,柔而韧、新旧相代、四季常青,南人取叶作笠及裹茶盐,包米棕,女人以衬底。”以上所述形态符合本种。
形态 秆高约1m,径粗4~5mm,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扁平,节间长2.5~5cm,中空极小,有时仅能通1马尾的毛。秆箨宿存,远长于节间,稀具小横脉;箨舌顶端呈弧形,两侧各具少数繸毛;箨叶的大小多变化,形甚窄。
枝条通常1枚生子各节,仅较秆稍细;叶片长披针形,长达45cm,宽达10cm,先端渐尖或延伸成一细尖头,上面绿色而有光亮,下面灰绿色,散生银色短柔毛,中脉宽而隆起,黄白色,在叶背面沿中脉之一侧生有1行黄毡毛,尤以叶片之下半部为甚,次脉可多至15~18对,小横脉极明显,叶基部急收缩,笋期5~7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5页.图5.195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原或低丘。分布于浙江与湖南。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摘取嫩叶,晒干。
【药性】:
性味 《纲目》:“甘,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兼足厥阴经。”
功效 清热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 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疽肿。《纲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2g。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煅存性,入丸、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药。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玉尘散(《圣济总录》)治肺痈鼻衄:箬叶灰、白面各9g。
上2味研令匀,分为2服,食后井华水调下。 ②二灰散(《圣济总录》)治经血不止:箬叶(烧灰)、蚕纸(不计多少烧灰)。上2味等份研匀,每服4g,温酒调下。 ③箬叶散(《指南方》)治小便先涩后不通:干箬叶(烧灰)、滑石15g。上为细末,每服9g,米饮调下,空服。
单方应用 ①《百一选方》:“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茶篰箬叶烧成黑灰,研罗极细,入麝香少许,空心糯米饮调下。” ②《濒湖集简方》:“治咽喉闭痛:辽叶、灯心草烧灰,等份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