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草杜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094页(1178字)
【名称出处】:《中国民族药志》
【概况】:
异名 塔丽(《中国民族药志》)。
基源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樱草杜鹃的叶、花或带叶嫩枝。
原植物 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 Bur.et Franch.
历史 始载于唐代《四部医典》。清代《晶珠本草》也有收载。
为藏药塔丽的原植物之一。
形态 常绿灌木,高约1m。幼枝短,密生鳞片和短糙毛。
叶革质,叶柄长约2mm,有鳞片;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8~2.4cm,宽8~12mm,背面密生灰棕色屑状鳞片。头状花序顶生,具5~8花;花梗长2mm,光滑;花黄色、白色或蔷薇色,花冠狭筒状,长1.2~1.6cm,内面有柔毛;花萼发达,长4mm,裂片5,外面多少有鳞片,边缘有睫毛;雄蕊5,内藏,无毛;子房有鳞片,花柱短。
蒴果长4mm,有鳞片。(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7页.图4107)
生境与分布 生于高山草地、山坡灌丛及岩坡上。分布于甘肃、四川和云南。
。【药性】:
性味 《中国民族药志》:“苦、涩,温。”
功效 清热消炎,止咳平喘,强身抗老。
主治 《中国民族药志》:用于气管炎,消化道疾病,消化不良,胃下垂,胃扩张,肝脾肿大,水肿,体虚等。
外敷治疔疮毒痈肿。叶的挥发油对气管炎疗效较好。
用法用量 内服:散剂冲剂,1~5g,1日3次。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国民族药志》:“治肝炎,胃炎,脾、胆疾病:塔丽5g,木香4.5g,甘青青蓝4g,藏紫菀3.5g,藏木香3g,寒水石5g,共研细粉。1次2~3g,1日3次”。 ②《中国民族药志》:“治胃肠包块:塔丽15g,甘青青蓝15g,姜黄3g,黑刺果膏9g,黄精15g,蒲公英根15g,共研细粉,1次4g,1日2~3次”。
③《中国民族药志》:“治慢性胃炎,肠炎:塔丽(枝、叶、花)浸膏30g,黑刺果膏30g,芫荽子30g,藏木香30g,寒水石3味药共研细粉加前两味药膏拌匀,搓丸如豌豆大,1次3~4丸,1日3次”。 ④《中国民族药志》:“治肝炎、胆病、脾病,胃炎,肠炎:塔丽叶30g,藏木香18g,甘青青蓝24g,藏紫菀21g,木香27g,寒水石共研细粉,1次1g,1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