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189页(917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檀(《唐本草》)。
基源 为豆科檀属植物黄檀之根皮。
原植物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
历史 本品始见于《唐本草》。
《本草拾遗》云:“檀似秦皮,其叶堪为饮”,《图经本草》载:“江淮,河朔山中皆有之”,《纲目》载:“檀有黄、白二种,叶皆如槐,皮青而泽,肌细而腻,体重而坚,状与梓榆、荚迷相似。”以上描述及分布与本品相符。
《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檀的图亦与本种相似。
形态 乔木,高7~20m。
树皮暗灰色,粗糙,成片剥落;嫩枝灰绿色,具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枚,倒卵圆形,长约4cm,宽约2cm,先端微凹,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蓝绿色,网脉明显。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呈簇状,明显短于叶;花萼钟状,萼齿5,被灰绢毛;花冠黄色或淡紫色,旗瓣圆形,先端微凹;二体雄蕊(5.5),花丝上部分离;子房具短柄,胚珠3,花柱甚短,柱头头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约3~8cm,宽1cm。种子1~3粒,肾形。花期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70页.5608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溪边、沟旁、灌丛及林缘。分布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省区。
。
【药性】:
性味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纲目》:“辛,平。有小毒。”
功效 杀虫。
主治 《本草拾遗》:“主疮疥,杀虫。”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本草拾遗》:“治疮疥:研末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