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77页(5794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根(《抱朴子》),京三棱(《开宝本草》),红蒲根(《图经本草》),光三棱(《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 为黑三棱科黑三棱属植物黑三棱、小黑三棱、狭叶黑三棱的块茎。黑三棱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6种。

原植物 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Graebn.)Buch.-Ham.(Sparganium racemosum Huds.subsp.stoloniferum Graebn.)。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 Huds.。

狭叶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ex Meinsh.

历史 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拾遗》。

《中药志》等考证历代本草,正品三棱为黑三棱,同属植物小黑三棱及狭叶黑三棱亦同收入药。一些本草着述中曾一度将莎草科藤草属植物荆三棱Sciirpus yagara Ohwi误为黑三棱。

形态 黑三棱为多年生草本,无毛。根状茎横走,下生粗短圆锥状块茎。

茎直立,高60~120cm,上部有短或较长的分枝。基生叶或茎下部叶线形,长60~100cm,宽1.4~2.5cm,顶端渐尖,基部稍变成鞘抱茎,中脉明显;茎上部叶渐小。

花茎常单一,上部分枝,长30~50cm;花单性;雄花序球形,直径约1cm,数个或多个着生花枝上部或顶端,每花具花被片3~4,倒披针形,膜质,长约2mm,顶端平截;雄蕊3,花丝白色,丝状,长约3mm,花药黄色;雌花序球形,直径约1.4cm,1个着生于最下部花枝顶端,或1~2个生于较上部花枝下部,每花具花被片3~4,倒卵形,膜质,长2~3mm;子房纺锤形,长约4mm,花柱与子房近于等长,柱头钻形。聚花果直径约2cm,果实近陀螺状,长约8mm,顶部金字塔状。花果期6~8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174页.图17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水湿低洼处或沼泽地,除新疆、青海和台湾外,各地均有栽培。

几遍布全中国。日本至亚洲西部也有分布。

小黑三棱和狭叶黑三棱与黑三棱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较瘦小,无横走根茎,块茎小和茎不分枝。植株高40~50cm;叶长45~60cm,宽5~8mm;雄花序直径约1cm,花被片狭线形;雌花序最下面的1~2个有梗,花被片狭匙形;聚花果直径约1.5cm。

花果期6~7月。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225页.图176)生于沼泽水草中。

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云南。欧洲、北美洲也有分布。

狭叶黑三棱植株高26~40cm,不分枝或上部有1细分枝;叶长达65cm,宽2.5~4mm;雄花序直径约8mm,花被片狭匙形;雌花序无梗,直径约8mm,花被片倒卵形或狭倒卵形。花果期6~7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225页.图177)生于沼泽地或水沟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

朝鲜、原苏联西伯利亚和日本也有分布。

荆三棱各项参见“荆三棱”条。

。【生药】:

栽培 宜于温暖、潮湿环境,适应性较强;在流水的溪边、沟边以及水田等低湿处均可种植。

用块茎繁殖。在冬季收获时,拣出小块茎作种栽,窖藏于田边。

次年3~4月栽种,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每穴平放种栽2~3个,芽头一律朝上。栽后覆土,按水田作业进行管理。

注意灌溉,拔除杂草。在生长过程中,可用人畜粪、堆肥、草木灰等肥料追施2~3次。夏季茎叶生长过旺时,可将茎叶弯折打结,抑制茎叶徒长,利于块茎肥大。

采集 秋、冬季均可采收,挖取块茎后,去掉茎叶及须根,削去外皮,干燥。

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等地。

鉴别

性状 黑三棱圆锥形或倒卵圆形,略扁,上圆下尖,下端稍弯曲,长2~10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顶端有茎痕,点状密集的小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的须根痕较粗。体重,质坚实,难碎断,入水下沉,碎断面灰黄色或浅棕色,稍平坦,有多数散在的小点及条状横纹。气微,嚼之略苦涩、微麻辣。

显微 球茎横切面:皮层为通气组织,薄壁细胞分枝状,枝端彼此相连,形成大的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中柱薄壁细胞类圆形,壁略厚,内含淀粉粒;维管束外韧型及周木型,散列,外有束鞘纤维;导管及纤维非木化。皮层及中柱均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棕红色分泌物。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175) 粉末: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μm,层纹不明显,较大粒隐约可见圆点状脐点,微小者常数十粒聚成类圆形、卵圆形团块,直径5~16μm,长至29μm;复粒较少,由2~3分粒组成。 ②厚壁细胞多单个散在,黄绿色、淡黄色、黄棕色或绿棕色,呈短梭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分枝状,边缘微波状凹凸,长14~270μm,直径9~54μm,壁厚2~27μm,非木化或微木化,壁极厚者层纹明显,孔沟细密。

③木化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厚2~5μm,连珠状,微木化。 ④导管旁薄壁细胞偶见,呈类长方形,长90~108μm,直径9~18μm,壁厚2~3μm,连珠状,微木化,纹孔较密。

此外可见导管,星状细胞、木纤维等。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75)

加工炮制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切片和醋制。

①三棱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②醋三棱:取三棱片,用米醋拌匀,稍闷,用文火加热,炒干,取中放凉。

每三棱100kg,用醋15kg。此外,尚有麸炒制、酒麸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三棱,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挥发油、淀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56

【药理】:

三棱水提醇沉的制剂按1g/kg剂量对麻醉犬的试验中,观察到它可提高心肌氧利用率[1]。三棱与莪术相似,对动物肉瘤180、L615、肝癌实体型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2):47 [2] 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93

【药性】:

性味 辛、苦,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温。” ②《日华子本草》:“甘、涩,凉。” ③《开宝本草》:“苦,平。” ④《本草衍义补遗》:“辛、苦。”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平。” ⑥《中药大辞典》:“苦、辛,平。” ⑦《中草药学》:“苦,平。”

归经 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太阴。”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 血瘀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气滞胁痛,食积腹痛,胸满气壅,腹内包块气滞作胀,癥瘕痞块。

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 ②《开宝本草》:“主老癖癥瘕结块。” ③《医学启源》:“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 ④《中药大辞典》:“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闭经,瘀血作痛,腹胀或有积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9g;或入制剂中。

使用注意 气虚体弱,血枯经闭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川芎,治血瘀气滞,癖积疼痛,月经不行。

②配蓬莪术,治妇人瘀血积滞成瘕,或食积不化,久而成癖,痞满疼痛,或气血凝滞,陡然腹胁疼痛。 ③配鳖甲,治气滞血积,聚于胸腹,两胁发闷,四肢羸瘦,甚至不能起立。

④配青皮,治食积脘痞,痰滞胸闷。 ⑤配半夏,治食积停滞,干哕恶心,不思饮食。

⑥配大黄,治腹有痃癖,大便不通。 ⑦配枳壳,治积聚气块,脾胃不和,心腹满闷。

⑧配丁香,治生冷硬物所伤,不能消化,胸闷腹满,或反胃恶心,食药不下。 ⑨配莱菔子,治食积腹胀。

⑩配人参,治食积痰滞而气虚者。 ⑾配当归,治气血瘀滞,妇女经血不调,血块紫暗,少腹胀痛。 ⑿配炮姜,治妇女受寒血滞,经血不行,腹痛畏寒。

方选和验方 ①莪棱通经汤(《中药大全》)治癥瘕积聚,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三棱、莪术、肉桂(冲)各3g,木香4.5g(后下),熟地、白芍、当归、延胡索、川芎、桃仁(杵泥)各9g,红花6g。

水1000ml,煮取400ml,去渣,分2次温服。 ②三棱散(《证治准绳》)治小儿尿白,久则成疳:炒三棱、炒莪术各30g,益智仁、甘草、炒神曲、麦芽、橘皮各15g。

为细末,每服3g,白开水冲服。

③三棱丸(《太平圣惠方》治产后癥块:京三棱30g,木香、芫花各15g,硇砂0.9g,巴豆霜0.3g。

先研后二药,以米醋400ml,熬合减半,下诸药慢火熬令稠,丸如绿豆大。每服2丸,空心以醋汤下。 ④三棱煎丸(《济生方》)治妇人、室女血瘕,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久而不治,必成血蛊:京三棱、蓬术各60g,芫花15g,青皮(去瓤净)45g。上锉如豆大,用好醋200ml,煮干,焙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食前用淡醋汤下。

⑤《新疆中草药手册》:“治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三棱、莪术、当归、青皮各9g,赤芍12g,丹参24g,白茅根30g。水煎服。

⑥三棱丸(《医学切问》)治五积六聚,七癥八瘕,破一切血,下一切气:大黄(煨)、硼砂、三棱(煨熟,切)、干漆(炒烟尽)、巴豆(去皮、油)各30g。上为末,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丸,或5丸、7丸,量人虚实加减服,空心米汤下。

⑦三棱消积丸(《脾胃论》)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丁香、益智仁各9g,巴豆(和粳米同炒焦,去米)、茴香、陈皮、青皮各15g,炮三棱、炮莪术、炒神曲各21g。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10丸,食前温姜汤送下。 ⑧中医杂志 1991;(10):“治子宫肌瘤:三棱、莪术、桃仁、路路通、川芎、穿山甲、木通、陈皮、枳实、牡蛎、昆布各15g,虫12g。加水浓煎至100ml,于40℃左右灌入直肠。” ⑨三棱补血汤(中医杂志 1985;(12))治白细胞减少症:当归6g,黄芪30g,三棱10g。每日一剂,文火水煎分2次服。 ⑩丑商棱莪汤(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0:(4))治早期肝硬化腹水:黑丑30g(打碎),商陆15g,泽泻20g,苓20g,茯苓皮30g,白术30g,葶苈30g,三棱15g,莪术15g,丹参20g,郁金15g,枳实15g,青皮15g。

水煎服,每日3次。 ⑾消瘤方(江苏中医 1988;(7))治子宫肌瘤:白花舌草25g,石打穿20g,丹参、三棱、莪术、昆布、夏枯草各15g,炙鳖甲25g,穿山甲、地鳖虫各10g。水煎服。 ⑿江苏中医 1988;(7):“治输卵管粘连阻塞不通:三棱、莪术、当归、赤芍、丹参各15g,川芎、香附,延胡索、穿山甲、路路通各10g,水煎服。” ⒀《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多年痞块癖积:三棱、党参(米炒)、炙甲片各9g。研成细末,每服3g,1日3次,开水送下。

” 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腹中痞块:荆三棱30g,川芎60g,炙川军30g。研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9g,温水送,病重者连服1月,轻者半月。” ⒂《新疆中草药手册》:“治血瘀经闭,小腹痛:三棱9g,当归9g,红花4.5g,生地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外台秘要》:“治乳汁不下:京三棱3个,水200ml,煎汁100ml,洗奶。取汁出为度,极妙。” ②《千金翼方》:“治癥瘕鼓胀:用三棱根(切)3kg,水15kg,煮9kg,去滓更煎,取1200ml汁,入锅中,重汤煎如稠糖,密器收之。每天以酒100ml服9g,日2服。”。

【医药家论述】:

①王好古:“三棱色白属金,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三棱、莪术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 ②李时珍《纲目》:“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按戴原礼《证治要诀》云:有人病癥癖腹胀,用三棱、莪术,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物如而愈也。

”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上一篇:三消草 下一篇:三棱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