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04页(2793字)

【名称出处】:《伤寒论》

【概况】:

异名 白木香(浙江、江西),土木香(江苏、江西),青藤根(江苏、广东)。

基源 为防己科木防己属木防己的干燥根。木防己属全世界约8种;中国有2种,均药用。

原植物 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L.)DC.(Cocculus trilobus(Thunb.)DC.),又名青藤(通称),青藤香(广东),钻骨(江西、广东),百解暑、小暗消(云南)。

历史 木防己始载于《伤寒论》,《本草拾遗》引陶隐居云:“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虚软者好。”《本草经集注》载:“防己本出汉中者,作车辐解黄实而香,其青白虚软者名木防己。”《图经本草》载:“防己生汉中川谷,今黔中亦有之,但汉中出者,破之更作车辐解黄实……叶小类奔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以中贯如木通……名木防己,二月、八月采,阴干。”《纲目》亦载防己。从上所述,古时所指的木防己与今之木防己是相一致的。

形态 缠绕性落叶藤本。根圆柱形,粗而长,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的纵沟,质坚硬。

茎木质化,纤细而韧,小枝密生污黄色柔毛。叶互生,宽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时浅3裂,长3~14cm,宽2~9cm,顶端急尖,圆钝或微缺,基部略为心形或截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两面密被细柔毛,中脉明显,侧脉1~2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雄花萼片6,2轮,内轮萼片较大;花瓣6,与花瓣对生,分离;雌花序较短,花数亦较少,雌花有退化雄蕊6,离生心皮6,子房呈三角状卵形。核果蓝黑色,近球形,径6~8mm,表面有白粉,内果皮坚硬,扁蹄形,两侧有小横纹突起。

花期5~6月,果期7~9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上册.359页.图37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缠绕于灌木上或草丛中。中国除西北以外的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日本也有。。

【生药】:

采集 全年采收,洗净晒干。

鉴别

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扁,波状弯曲,直径约1.5cm。表面灰棕或黑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

质坚硬,横断面黄白色,皮部窄,导管部放射状,木射线较宽。味苦。

显微 根横切面:落皮层厚68mm。皮层狭窄,细胞内含方晶和小结晶;石细胞众多,连续排列成环带,石细胞内含结晶及淀粉粒。韧皮部可见大量颓废筛管群: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广。

射线宽窄不一,径向排列整齐,壁微木化,内含淀粉粒,也有小方晶。无髓。

粉末: ①草酸钙结晶散在或包含在薄壁细胞、木薄壁细胞或石细胞内。方形,棒状或菱形,长2~13mm。

②石细胞黄色或黄棕色,单个散在或3~5成群。方形、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长44~188mm,宽13~34mm壁厚3~16mm,孔沟清楚,层纹有的明显,胞腔内含方晶。 ③纤维淡黄棕色,长棱形,末端渐尖或平截,直径6~31cm,壁厚2~9mm,有单斜纹孔,交叉成十字形或人字形。 ④淀粉粒众多,圆球或类圆球形,直径3~26mm,脐点点状、人字状,层纹不清楚;复粒由2~7分粒组成。另可见导管、木薄壁细胞,木栓细胞等。

【化学】:

根和茎含生物碱类,主要有木兰碱(Magnoflorine),约0.41%以及木防己碱(Trilobine)、高木防己碱(Homotrilobine,Isotrilobine)、木防己胺碱(Trilobamine,Daphnoline)、去甲基毛木防己碱(Normenisarine)、木防已新碱(Coclobine)。

参考文献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284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膀胱经。

功效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 风湿痹痛,水肿,跌打损伤,疮疖痈肿,虫咬伤。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外用治毒蛇咬伤。” ②《中草药学》:“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心脏性水肿,跌打肿痛,蛇咬伤。” ③《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或心病水肿,又用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肿痛,疮疖痈肿,强筋壮骨,膀胱热病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60g。

使用注意 《药性论》:“畏女菀、卤咸。”。【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冬葵子,治小便淋涩不利。

②配黄芪,治水肿。

方选和验方 ①木防己汤(《金匮要略》)治膈间支饮。

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9g,石膏(子大)1枚,桂枝6g,人参12g。水煎分2次服。 ②三物木防己汤(《千金方》)治小便淋涩:木防己、防风、葵子各60g,咀。

水1000ml,煎500ml,分3服。 ③《外台秘要》:“治肿患,下水气,四肢聂聂动:木防己、黄芪、白术各9g,茯苓18g,桂心、芍药、炙甘草、生姜各6g。水煎。

” ④加味木防己汤(天津中医1989;(5))治风心病心衰:木防己15~20g,桂枝6~10g,红参6~10g,生石膏10~25g,坤草15~30g,枳壳6~10g。每日1剂,重者2剂,10天为1疗程,可连服1~3疗程。喘甚者加葶苈子10~15g,椒目6~10g,大枣10枚;心悸明显者加紫石英、生龙齿各10~15g;肢肿尿少者加车前子30g,云苓15~25g;气短自汗者加黄芪10~15g;咳嗽咯痰者加桔梗10g;桑皮10g;腹胀纳呆加厚朴、炒莱菔子各6~10g;瘀血明显者加丹参10~30g,桃仁、红花各10g;咯血者加茅根15~30g,阿胶6~12g。

单方应用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咽白喉与喉白喉:木防己磨醋,含漱出涎。”

上一篇:木竹子油 下一篇:木芙蓉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