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13页(1353字)

【名称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概况】:

基源 为木麻黄科木麻黄属植物木麻黄的枝叶。

木麻黄属全世界约9种,中国栽培1种。

原植物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又名驳骨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尾树(《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短枝木麻黄、驳骨树(广州)。

形态 乔木,高可达30m。

大树根部无萌蘖;树干通直,树冠狭长圆锥形;树皮在幼树上的赭红色,较薄,皮孔密集排列为条状或块状,老树的树皮粗糙,深褐色,不规则纵裂,内皮深红色。

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长1~3mm,紧贴。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雌花序通常顶生于近枝顶的侧生短枝上。

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坚果。(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39页.图677)

生境与分布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沿海地区普遍栽植。

。【化学】:

茎含鞣质成分12%,其中包括:(+)-儿茶素[(+)-Catechm]、(+)没食子儿茶酚[(+)-Gallocatechol]、(-)表儿茶酚[(-)-Epicatechol]、(-)表没食子儿茶酚[(-)-Epigallocatechol]、没食子酸及其甲基酯、原儿茶酸[1-2]

五环三萜成分,有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日耳曼醇(Germanicol)。甾醇成分,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3]

叶和果实含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grinacetate)、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粘霉醇(Glutiol)、羽扇豆醇、蒲公英赛醇等三萜成分,还含2种黄酮成分,阿福豆甙和山柰酚-3-α-L-阿糖甙(Kaempferol-3-α-L-arabmoside)[4];叶也含甾醇和氨基酸[5,6]

参考文献 [1]CA 1979;91;154296S [2]CA 1985;103:102023x [3]CA 1989;110;63568b [4]CA 1990;112;52179r [5]CA 1987;107;151196x [6]CA 1985;103;102043d。

【药理】:

(+)儿茶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参考文献 Arch Int Pharmacodyn Ther 1964;152;234

【药性】:

功效 解表,发汗,利尿。

主治 感冒,小便不利,疝气。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树皮:发汗,利尿。叶:用于疝气。”

上一篇:木黄连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