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香柴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87页(811字)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 刘寄奴(贵州)。
基源 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贵州金丝桃的根和种子。
原植物 贵州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ouense Lévl.,又名过路黄、上天梯(贵州)。
形态 灌木,高1~1.8m。
茎红色。
单叶对生,具短茎;叶片椭圆形、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2~6cm,宽0.6~3cm,边缘全缘,基部楔形至圆形,背面具点状或短条纹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近顶生,具1~7花,花直径4~6.5cm;萼片离生;花瓣金黄色,倒卵状长圆形,长2.4~4cm,宽1.6~2.5cm,边缘有具腺小齿;雄蕊多数,5束。
蒴果狭卵状锥形,长约2cm,熟时红色;种子深紫褐色,有狭翅。花期5~7月,果期8~9月。(图见《贵州植物志》,第2卷,157页,图版66∶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0~2000m的山坡草地及河滩石地。分布于贵州。。【药性】:
性味 辛、甘,寒。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镇痛,消积。
主治 妇女癥瘕,月经不调,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酒送服,根3g,种子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妇女癥瘕,月经不调:水香柴根3g,种子15g。研末酒送服,每次3g。”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疸:水香柴根30g,米泔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