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檗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661页(714字)
【名称出处】:《秦岭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甘肃小檗的根皮、茎皮。
原植物 甘肃小檗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又名黄檗(《秦岭植物志》)。
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3m。一年生枝后期鲜红色,具条棱,二年生枝淡褐色,较细;刺单一或3叉,长1~1.5cm。柄长5~15mm,较宽扁;叶片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5~5cm,宽4~4.5cm,背面灰色,被白粉,先端钝,边缘有较密的刺齿,基部渐狭成柄;生花序短枝上的叶常无柄或近无柄;网脉开展。总状花序长达5cm,具花10~30朵;花梗长5~8mm,直径约0.8mm;苞片长1~1.5mm;小苞片2片,褐黄色;萼片宽卵形,2轮排列,外轮的较小,不等大,内轮的凹入,长3~4mm;花瓣斜倒卵形,与内轮萼片等长或较短。浆果红色,长7~8mm,直径5~6mm,具种子2颗,柱头无柄。
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400~2800m的山坡灌丛中。
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
。【化学】:
根含小檗碱2.74%、小檗胺1.88%、还含掌叶防己碱。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48
【药性】: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治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及结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