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668页(429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疙瘩草(《甘肃中药手册》)。
基源 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根茎上部的芦头。
原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余项参见“甘草”条。。
【药性】:
功效 行瘀血,消肿毒。
主治 痈疽肿毒。 ①朱震亨:“生用,能行足厥阴、阳明二经。污浊之血,消肿导毒。
” ②《纲目》:“主痈肿,宜入吐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世医得效方》:“治小儿遗尿:大甘草头煎汤,夜夜服之。”